在中国海南岛,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如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邦溪自然保护区等,为坡鹿提供了宝贵的自然栖息地。同时,加强了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猎和贩卖坡鹿及其制品的行为。此外,还通过人工驯养和野化放归等方式,积极恢复坡鹿的野外种群数量,为这一珍稀物种的繁衍与生存注入了新的希望。海南坡鹿:热带岛屿...
海南坡鹿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饮水食草。新华社记者 陈子薇 摄 大田保护区有一只“明星”坡鹿,工作人员给它起名“田田”。大田保护区高级兽医师林贤梅至今还记得巡护员发现“田田”的日子是2018年10月22日,“巡护员在灌木丛中发现了刚出生3天左右的‘田田’,它很虚弱,找不到妈妈。”蟒蛇是坡鹿的天敌...
大田自然保护区每年都会开展火烧更新植被、机械压灌、人工挖除坡鹿不喜食的劣质植物和种植牧草等一系列改善坡鹿生境质量的坡鹿栖息地生态修复工作。东方市融媒体中心 赵茜 摄 坡鹿是广食性的草食动物,采食植物种类有200多种,发情交配期在春夏季,怀孕期为8个月,秋冬产仔。大田自然保护区通过开展海南坡鹿生境改造、人工...
海南坡鹿(拉丁学名:Cervus eldii)是印度泽鹿的同属,为中型鹿类。形态特征 坡鹿为中型鹿类。外形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形较小,花斑较少。成年公鹿体长小于110厘米,体重小于70千克;成年母鹿体长小于60厘米,体重小于50千克。体形狭长,颈和四肢细长。雌兽的头上没有角,雄兽头上角的形状很特殊,有一个较大的眉...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坡鹿 坡鹿 坡鹿(Rucervus eldii),为中型鹿类。外形与梅花鹿相类似,但体形较小,花斑较少,而且颈、躯体和四肢更为细长,显得格外矫健。一般体长为160厘米左右,肩高104~110厘米,体重70~130千克。颜面部及耳朵的背面为黄褐色,耳缘带有黑色,耳内为白...
海南东方:坡鹿数量增多 种群渐稳定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大田保护区”),用相机记录下了海南坡鹿这群在不断恢复中的“原野精灵”的生活。目前海南坡鹿数量增多,种群逐渐稳定。 航拍位于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陈元才 摄
坡鹿 [ pō lù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pō lù ] 是印度泽鹿的同属,外形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形较小,花斑较少。毛被黄棕、红棕或棕褐色,背中线黑褐色。背脊两侧各有一列白色斑点。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中文学名:坡鹿,拉丁学名Cervus eldii,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CITES公约附录Ⅰ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坡鹿体型矫健,外形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型更小,花斑更少,颈部和四肢更为细长。成年坡鹿冬毛斑点不明显,体形狭长,颈部和四肢细长,背鬣不明显。雄兽的角形状独特,眉杈向前长出,主干先向后弯曲再向...
海南坡鹿,这个听起来就充满异国风情的名字,其实是坡鹿的海南亚种。它们曾经广泛分布在东南亚的热带稀树草原上,但现在主要栖息在海南。海南坡鹿喜欢群居,通常三五成群地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丘陵坡地、平地草坡和湿润的田地里活动。在海南方言中,“坡”就是“平地”的意思,因此得名“坡鹿”。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