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宁千松坝林场1999年建场之初,规划项目区分布在丰宁坝上及接坝地区的9个乡镇、7个国营林牧场共3710平方公里范围内,涉及72个行政村、7.89万人,其中贫困村40个、贫困人口16079人。根据当地实际,千松坝林场创新推行股份制造林、分类管护机制,即当地村、农民和国有林场、牧场出地,千松坝林场负责造林,林木收益...
近年来,千松坝林场积极探索开展碳汇林建设,利用林业碳汇增量抵消工业排放,为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林场采取多项有效措施科学管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的碳储量,走出了一条效益更好、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绿色发展新路。 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碳汇林渐成规模 驱车行驶在丰宁千松坝林场大滩分场营林区的林间道路...
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出席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莹在接受长城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我首先想到了三个人。” 刘海莹想到的这三个人,是三位塞罕坝的创业者,他们为塞罕坝的茫茫绿色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代代塞罕坝人,最有资格获得“地球卫士”的称号。 刘海莹...
塞罕坝林场的经济效益同样令人瞩目。中国林科院的评估显示,塞罕坝森林的生态价值是木材价值的39.5倍,整体效益超过1000亿元。这不仅是对林场建设者辛勤劳动的回报,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证明。未来的宏伟蓝图 展望未来,塞罕坝林场将继续扩大其绿色版图。预计到2040年,将再增加24.4万亩混交林,使森林生态...
1961年,专家在考察荒芜的塞罕坝时发现这棵年逾200岁的“功勋树”,成为“塞罕坝能种树”的标志。新华社发 1962年建场以来,三代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营造出112万亩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将当地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目前的80%,创造...
河坝林是藏汉结合的名字。“河坝”是汉语,“林”是藏语音译,有“洲”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位于堤坝边沿的地方。这个地名来历主要是因为这里以前是拉萨河的河床,后来拉萨河北岸修了河堤,靠河堤的这部分建筑群就叫“河坝林”。 据说河坝林最初居住的是18世纪清朝驻藏部队和生意人的后代。由于是来自内地的伊斯兰教信徒,...
塞罕坝林场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塞罕坝林场是中国著名的大型人工林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之一。它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而闻名于世。塞罕坝林场位于大兴安岭山脉的南麓,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这里地势起伏,山峦...
塞罕坝林场面积140万亩,其中林地面积占112万亩,高达80%的森林覆盖率,让它赢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地球卫士奖”,它拥有众多的旅游话题:1、它是国家5A级景区;2、它是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组成部分;3、它是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阴山余脉握手的地方。塞罕坝林场-河北、内蒙、北京游客聚会的场所 ...
塞罕坝人扎根坝上高原,战风沙、斗严寒、抗干旱,从茫茫荒原上的“一棵松”到今天的百万亩人工林海,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筑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绿色长城,扎扎实实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奇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