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黑穗病 坚黑穗病(covered smut)是1993年发布的农学名词。公布时间 1993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出处 《农学名词》第一版。
病株常较健株略矮。病穗上的小花、小穗均被破坏,变成一团黑粉状物,外被一层银白色至灰白色薄膜。有的残存芒,膜较坚硬,风吹不坏,孢子间具油脂类物质相互粘结着。防治方法 用2%立克秀拌种剂(德国拜耳公司)10g拌大麦种子10kg。传播途径 该病系幼苗侵染型病害,每年只在苗期侵染一次,主要靠种子带菌传播。发...
燕麦坚黑穗病 -- 遍布于国、内外燕麦种植区。主要寄生于大麦和燕麦种子的胚和颖片。染病种子的胚和颖片被毁坏,其内充满黑褐色粉末状厚垣孢子,其外具坚实不易破损的污黑色膜。为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抽穗期。病、健株抽出时间趋于一致。染病种子的胚和颖片被毁坏,其内充满黑褐色粉末状厚垣孢子,其外具坚实不易...
燕麦坚黑穗病在燕麦栽培地区都有发生,除危害燕麦外,还能危害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燕麦坚黑穗病是燕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减产一般在30%~50%,甚至达90%。该病在我国分布于四川、江苏、贵州、河北、内蒙古、甘肃、陕西、青海、黑龙江等地。二、症状 燕麦坚黑穗病主要发生在抽穗期。病、健株抽穗...
1989年江苏苏北大麦坚黑穗病重病田病穗率达26%。经过多年防治,总体而言,目前该病害危害较轻,但局部地区较重,如在青藏高原裸大麦(即青稞)种植区,该病害普遍发生,尤其在我国四川甘孜和西藏昌都地区和云南弥渡的局部地区为害较重,达到流行或严重流行程度,田间发病率为4%~8%。在云南宣威大麦坚黑穗病一般发病...
燕麦坚黑穗病遍布国、内外燕麦种植区。主要发生在抽穗期。病、健株抽出时间趋于一致。染病种子的胚和颖片被毁坏,其内充满黑褐色粉末状厚垣孢子,其外具坚实不易破损的污黑色膜。厚垣孢子粘结较结实不易分散,收获时仍呈坚硬块状,故称坚黑穗病。有些品种颖片不受害,厚垣孢子团隐蔽在颖内难于看见。
高粱坚黑穗病,中文名表述为高粱坚团散黑粉菌引起的疾病,其病原学名称为Sporisorium sorghi Erenb.ex Link。此病害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团散黑粉菌属,是真菌类的一种。该病害主要危害作物为高粱,对高粱的穗部造成严重损害。在农业生产中,高粱坚黑穗病对产量的降低和品质的损害都极...
大麦坚黑穗病病状类型 大麦坚黑穗病,又称为大麦黑穗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害主要影响大麦的穗部,导致大量减产和品质下降。大麦坚黑穗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非产孢型和产孢型。 1. 非产孢型 非产孢型大麦坚黑穗病病害主要表现为穗部颜色变黑,外观上类似于烧焦的颜色,因此也被称为“烧穗病”。在...
大麦坚黑穗病的病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穗部发黑:感染后,大麦穗部表皮发生黑色变化,穗部变得干燥,严重的话会导致穗部脱落。这是大麦坚黑穗病最常见的病状。 2.穗部变小:病害的进一步发展会导致穗部变小,花粉发育不良,影响粒数和产量。 3.穗部瘪缩:病害的更严重阶段,穗部开始瘪缩,花粉无法正常发育,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