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均轮系统,又称本轮-均轮模型,是由古希腊天文学家阿波罗尼乌斯提出(也有人认为是希帕克斯提出)的宇宙结构理论。阿波罗尼乌斯认为地球在宇宙中心,天体在不同的位置绕地球运转,但天体并不是位于以地球为圆心的轨道上,而是在其称为本轮的轨道上匀速转动,本轮的中心在以地球为中心的轨道(也称之为均轮)...
书上讲到开普勒提出了轨道可能是椭圆的。我在读第三章的时候看到了使用托勒密的均轮和本轮可以组成一些...
本轮均轮模型示意动画发布于 2021-06-11 16:47 · 126 次播放 赞同36 条评论 分享收藏喜欢 举报 算法计算机模拟天文学天体物理学数学建模解析几何 写下你的评论... 6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有水氯化铝 您好,可以参考一下您的方法吗 2024-11-01 回复喜欢 Dandelion ...
五大行星是除了日月之外在恒星天球背景层上移动的天体,但他们的轨迹非常奇怪,会出现留和逆行。托勒密用本轮和均轮的理论对行星轨道进行了数值拟合,并得到了比较高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心说的宇宙图景。, 视频播放量 6019、弹幕量 6、点赞数 134、投硬币枚数 45、收
均轮和本轮(照字义,在希腊语是在圈上)是天文学的托勒密系统用来解释太阳、月球和行星在视运动中的速度和方向变化的几何模型。最早阿波罗尼奥斯在西元前三世纪结束前首先提出,并在西元二世纪被底比斯地区的托勒密发表在天文学论文的天文学大成这本书中。特别是它解释了当时所知五颗行星的逆行,其次,它还解释了...
提出了均轮、本轮的概念,认为所有的天体都沿着本轮作匀速圆周运动,本轮的中心又沿着均轮作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则处在均轮的中心。也就是说,一行星P在中心为S的圆周上作匀速运动,而S本身则在以地球E为中心的圆周上作匀速运动。P所沿的小圆叫本轮(或周转圆),S所沿的大圆叫均轮(或从圆)。
均轮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出现在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中。在古代,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都绕着地球运转。然而,观测到行星有时亮些有时暗些的现象,让人们开始怀疑这种模型的准确性。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些现象,天文学家们提出了均轮的概念。 ...
2023年地心说与本轮、均轮观念简述地心说,这一古老的宇宙观,伴随着本轮与均轮等概念的引入,共同构成了古代人类对宇宙的深入探索与认知。这些观念不仅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更彰显了他们对宇宙奥秘的不懈追求。在今天,我们重温这些古老观念,不仅是为了感受科学进步的巨大力量,更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人类对宇宙探索的精神,...
一、本轮均轮理论的历史背景 本轮均轮理论最初由古希腊天文学家阿波罗尼乌斯提出,但有人认为希帕克斯也对此有所贡献。这一理论在古希腊人的美学观念中得到了体现,他们崇尚圆形、球形、匀速和和谐。然而,随着观测数据的不断积累,这一模型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托勒密及其天文学体系下的不少人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