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址在今江苏宜兴丁山镇汤渡附近均山村之南山上,故名“均山窑”,又称“南山窑”。该窑是在汉印纹硬陶烧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已发现有龙丫窑、六十头窑、马臀窑、碗窑墩和大松园一号、二号窑六处,分布在南山北麓。产品有碗、盏、洗、壶、罐、钵、盂等日用器。器物多带印花网纹装饰。有的碗标本与宜兴周处...
均山窑,作为古代的青瓷窑址,坐落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吴晚期直至西晋时期。它的兴起是在汉釉陶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见证了中国陶瓷工艺的演变历程。窑中产出的瓷器种类丰富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钵、碗、盏、洗、壶、罐等日常用品,都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山窑的...
三角形窑具在越窑也能见到,并非只有均山窑才有,而且“火石红”是六朝青瓷常见的情况。所以上面那样的推断是不对的。朱伯谦先生在他编的《中国陶瓷·越窑》里收录了神兽尊,这表明他觉得神兽尊是越窑产的。霍华女士曾经说过神兽尊是浙江早期越窑生产的,不过没有仔细考证。笔者觉得神兽尊是越窑产的,原因是上面的铭...
均山窑古代青瓷窑,位于现在的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之均山,故命名均山窑。烧造年代为东吴后期至西晋,是在汉釉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常见的青瓷品种有钵、碗、盏、洗、壶、罐等。青釉常作豆绿色,微微泛黄,器里满釉,器外施釉多不到底。装饰花纹有弦纹、水波纹、斜方格网纹、联珠纹和铺首,耳面常印有人字纹。
宜兴均山窑址是吴晋时期南方青瓷窑址群。位于江苏省宜兴市汤渡村附近的均山,分布范围约0.5平方公里。1959年南京艺术学院首次发现两晋时期的窑址 3处。1975年宜兴陶瓷公司又发现吴至两晋时期的窑址 3处。1982年又有新的发现。这一窑群,是中国南方早期青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为研究中国瓷器的发展和江苏省古代制瓷工艺...
【均山窑】三国、两晋青瓷窑。在今江苏宜兴丁山镇汤渡附近均山村之南山上,故名“均山窑”,又称“南山窑”。该窑是在汉印纹硬陶烧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产品有碗、盏、洗、壶、罐、钵、盂等日用器。与浙江上虞、绍兴等地同时期的青瓷相比,瓷胎租松,釉色青中偏黄,有的胎釉结合欠致密,常见剥釉现象。 ...
宜兴均山窑:吴晋时期南方青瓷窑址群。位于江苏省宜兴县汤渡村附近的均山,分布范围约0.5平方公里。1959年南京艺术学院首次发现两晋时期的窑址 3处。1975年宜兴陶瓷公司又发现吴至两晋时期的窑址 3处。1982年又有新的发现。这一窑群,是中国南方早期青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为研究中国瓷器的发展和江苏省古代制瓷工艺提供了...
均州窑的解释 北宋 阳翟 (今 河南 禹县 )所造瓷器。因其地有 钧台 ,故名钧窑,俗作均窑。 金 改 阳翟 为 钧州 (即 均州 ),历代制造瓷器。 清 朱琰 《陶说·均州窑》:“均州窑,今 河南 禹州 …… 清 秘藏均州窑,红若胭脂者为最。”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十:“均州窰红...
魏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导致制瓷业重心南移.以浙江各地为主要烧造中心的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和均山窑日渐繁荣.南方系的青瓷器物种类丰富,装饰精致富有韵味,发... 冯林华 - 《陶瓷学报》 被引量: 3发表: 2013年 略论杭州乌龟山南宋官窑的烧造年代及其来龙去脉 南宋官窑历来为世瞩目。最早的记载,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