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嘴地鹃(学名:Phaenicophaeus tristis):体形似小鸦鹃,但羽色大致绿灰;嘴绿色,头侧眼的周围有一裸区;后爪弯曲。虹膜赤红色,眼外周裸露皮肤繁殖期为赤红色,非繁殖期为暗红色。嘴绿色,基部及先端色暗,近嘴角处常沾红色,非繁殖期下嘴黄褐色,脚石板绿色。幼鸟和成鸟相似,但缺少光泽。枕、颈和上背...
栗胸地鹃(学名:Phaenicophaeus curvirostris),是杜鹃科地鹃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从缅甸到东部的爪哇、菲律宾和婆罗洲。它们通常自建巢穴并独立抚养后代。🦜 外形特征: 成年栗胸地鹃体长大约42至50厘米,个体之间可能有些差异。它们的上体呈现暗绿色光泽,头部为灰色,有一条狭窄的白色眉纹,尾端广泛呈...
一、饲养环境 1. 温度:地鹃鸟对温度要求较高,适宜的温度在22℃-28℃之间。夏季要保持通风,冬季要保持温暖。 2. 光照:地鹃鸟需要充足的阳光,但是要避免直射阳光,可以在窗户上安装遮光网。 3. 空气湿度:地鹃鸟喜欢湿润的环境,适宜的湿度在50%-60%之间。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喷水器来增加空...
绿嘴地鹃:海南的神秘留鸟揭秘 2017年3月26日,在三亚·临春岭,我有幸第一次亲眼目睹了绿嘴地鹃。这种鸟,学名Phaenicophaeus diardi,英文名为Black-bellied Malkoha,属于鹃形目、杜鹃科、地鹃属。初次相见,我曾误以为它是一只鸡形目鸟类,那长长的尾巴在远处一闪而过,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当我近距离观察...
地鹃属,属于杜鹃科地鹃亚科。约15种地栖鸟类。包括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地鹃属,杜鹃科(Cuculidae)鸡鹃亚科(Neomorphinae)约15种地栖鸟类。西半球有11种,其中3种有孵卵寄生性(产卵於别种鸟的地鹃属巢中):纹鹃(Taperanaevia)、雉鹃(Dromococcyxphasianellus)和孔雀雉鹃(D.pavoninus)。其他新热带区地鹃为...
苏门答腊地鹃生活在苏门答腊南部茂密、潮湿的雨林中,是一种地栖鸟类。它们身上混杂的暗绿色、棕色和黑色羽毛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伪装,与此相反,它们眼周的羽毛则是十分亮丽的绿松石色、蓝色和紫红色。关于这种鸟我们只有8个标本,估计现存的野外个体大概有70到400只。物种分类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
绿嘴地鹃(学名:Phaenicophaeus tristis)是一种体型小巧的鸟类,羽色主要以绿灰色为主。它们的嘴呈绿色,头侧眼部周围有一个裸露的区域。后爪弯曲,虹膜呈赤红色,眼外周的裸露皮肤在繁殖期为赤红色,非繁殖期则为暗红色。绿嘴地鹃的嘴基部和先端颜色较暗,嘴角处常沾有红色,非繁殖期下嘴呈黄褐色,脚呈石板绿色。
2生活习性绿嘴地鹃常以单独或成对的形态进行活动,它们善于隐蔽在山林的灌木丛、竹丛、藤条交织之处,以及地面的树枝上。觅食时,它们主要在地面上进行。当需要休息时,它们会安静地停栖在近地面的低枝上。一旦受到惊扰,绿嘴地鹃会迅速起飞,其飞行速度较快,且多进行短距离的飞行。3栖息地与分布绿嘴地鹃在...
绿嘴地鹃,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异域风情。它的学名是Phaenicophaeus tristis,英文名字是Green-billed Malkoha。这种小鸟属于鹃形目杜鹃科,是地鹃属的一员。它们在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广泛分布,是这片土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绿嘴地鹃最引人注目的特征莫过于它们蜡质蓝黑色的身体和超长的尾羽。想象一下,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