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能 [ dì zhèn né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dì zhèn néng ] 指地震发生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它们绝大部分以机械能(岩石破裂和位移)和转换为热能的形式存在于震源区,少部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外传播。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全世界90%的地震震源深度都小于100千米;仅有3%的地震是深源地震;为浅源地震离地面最近,浅源地震的破坏力也就最大。地震的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地震活动是规律性与随机性共存的。从全球地震震中分布可以看出,地震主要分布在三个地震带上,第一,约70%的地震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根据上式计算可知,里氏9.5级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为1.1×10^19焦耳,相当于26.8亿吨TNT当量。人类引爆过威力最大的氢弹为沙皇炸弹,其爆炸当量为5000万吨TNT。也就是说,9.5级的智利大地震释放出的能量超过了53枚沙皇炸弹,甚至达到了目前全球核武库总当量的1.8倍。尽管9.5级智利大地震的能量释放十分巨大,...
当前宇宙中能找到的较强“地震”主要是I型超新星爆发、类星体喷流、中子星或黑洞合并、星系碰撞等,此类事件一般折合里氏30-36级。 狭义的地震是针对地球内部机械波的讨论。最基本的震级标度有4种:地方性震级ML,体波震级(Mb和MB),面波震级MS,矩震级MW。地方性震级ML: 用约1秒的S波(或Lg)的振幅来量度地震的大小...
科学家们都认为,地震应该是可以预测的。其实依据中国古老的循环论,也可以分析出结论,地震的确是可以预测的。循环论产生于上古时代,是揭示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的发展变化的理论,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这一门哲学包罗万象而且很深奥,其中的绝大多数内涵到今天已经失传了。而留下来的理论,比如八卦理论、五行理论,都...
观测连续变化可以看到是否有地震前兆,也能观测到断层活动和固体潮的变化。结合钻孔应变的观测可以对地球自由振荡、震源过程、应力触发等问题进行分析。观测震后变化主要是针对后续地震、慢地震等问题。GPS观测法 GPS观测法有关地壳形变信息主要有以下四种:相对于全球参考框架的GPS观测位置的时间序列;相对于区域基准的GPS...
地震能不能被提早预测,从而获得提早的机会抗震减灾,如果可以提早几天预测到地震的警报,人们可以提前撤离地震区,到安全的地段避难。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明出可以预测地震的仪器。汉朝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地动仪可以感知地震发生的方向,也不能提前的预测地震,而地动仪制作工艺已经失传。发生地震的前兆,动物行为...
当我们将“引力结合能”巧妙地代入上述地震能量的计算公式,经过一系列复杂而精确的运算,可以得出一个引人深思的结论:地球最多能够承受大约 18.36 级的地震。一旦地震级数突破这一极限,达到 19 级,地球的物质将无法再凭借引力相互作用维系在一起。然而,实际情况远比这一理论推测更为复杂。由于地球岩层的强度存在...
但我们平时没有意识到的是,所有的能量必须来自某个地方,而简单的解释:地震时因为构造板块碰撞,根本行不通。 通常板块构造可以告诉我们地震最可能在哪里发生,地球物理学可以告诉我们引起这些地震的不同类型的断层,但这些都不能告诉我们地震的能量来自哪里。 地震后,地球的自转后期会发生微小的改变 不管是在电视还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