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群是指在某一地区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出现了多个地震事件的现象。这种地震活动是地球表层运动的一种自然表现,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连环地震”、“接二连三地震”等现象。地震群可能发生在活跃的断层线上,也可能是由于局部地质构造活动所引起。因此,对于出现地震群的区域,需要加强对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
松代地震群 Matsushiro Earth-quake Swarm 这次地震群活动开始于1965年8月,8月3日记录到第一次微震 , 以后逐渐增多,震级也逐渐加大 ,至11月一天可达100次以上。至1966年2~3月间 ,每天地震数有减少的趋势,但至3月底4月初时,震群活动重又急剧增强,4月份达到高潮。最大震级为5.4级。最多时一天之内...
研究人员最近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过去几年来,日本北部的暴雪和暴雨很可能是导致地震群发生的原因之一。这项研究首次表明,气候条件可能引发一些地震。研究报告的作者、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系助理教授威廉-弗兰克(William Frank)说:"我们看到,地表的降雪和...
这种小地震群与大地震不同,大地震通常遵循一种熟悉的模式:强烈的事件或主震,随后是一系列余震,其强度和频率在可预测的时间内逐渐减小。 地震群完全是另一种模式的地质运动。这些事件几乎没有规律或原因,有时由数百或数千个小型或中度但大小相似的地震组成。大多数地震群会在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内爆发为一...
地震群测群防是指群众参与的对地震的监测和预防,就是到处设立观测点,发动群众力量,有效防范。 这个方法在唐山大地震之前测出了。群测群防在上世纪80年代遭遇挫折,被认为“不切实际地夸大土仪器、土手段和群测群防的作用,其结果造成了地震队伍思想的混乱,既不能通过实践提高群众队伍的科学性,又影响了专业队伍...
答案是我国也曾出现过一次强度较强的群震型地震活动,就是1966年邢台地震。从1966年3月8日开始,到1966年3月29日的20多天时间内,整个邢台地区共记录到了5次等级超过6.0级的地震活动,分别是3月8日发生于河北隆尧东的6.8级地震、3月22日发生于河北宁晋东南的6.7级地震、3月22日发生于河北宁晋东南的7.2...
与我们以往见到的仅发生一次的孤立震型,或一次主震伴随多次余震的主余震型有所不同,这次的地震是“一群”地震,属于“震群型地震”。这次群震中,有两次7.8级地震,其震中相距约96公里,构成了极为罕见的“双主震地震群”。 “震群型地震是构造地震的一种类型...
震群型地震余震衰减缓慢,地震容易集群发生,如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即属此类,在3月8日~22日的15天内,先后发生6级以上地震5次,震级分别为7.2级、6.8级、6.7级、6.2级、6.0级。 1960年5月21日~6月22日在智利发生了二十世纪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该大地震群由7次7级以上地震组成,震中...
地震群中的每一次地震都有自己的余震序列,而不是一次大的主震后有许多余震。邓纳姆解释说:"地震群通常涉及这些事件沿着某个方向的断层迁移,水平或垂直迁移。"模型绘制出了这种迁移的工作原理。过去20年的许多先进地震建模都集中在摩擦力在解开断层中的作用,而新研究则利用一个简化的、垂直穿过地球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