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镇静,就地避震!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2)躲避地震时身体应采取的姿势,如下图:地震发生时的避震措施(1)家住平房怎样避震?尽量保护...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 造成振动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目前还是人类尚无法避免 或控制的自然灾害 但只要掌握一些地震科普知识 是可以使伤害降到最低的 一起来看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多学习地震防御知识掌握避险技能提高防震意识面对...
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 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
而接收S波的时间即为L除以S波波速每秒3.5公里。将两种波的传播时间相减得到的差值越接近,表示地震越近...
采矿诱发地震简称矿震,是指由采矿工程引起的地震活动。矿震在非天然地震中占比最大,约为 38%。采矿过程中的岩爆、岩崩、瓦斯突出、矿井塌陷,包括开采过后留下的采空区发生塌陷,都能产生矿震。我国矿震震级一般不超过4级,破坏力不会太大,但因有部分采矿企业距居民区较近,仍可让部分敏感的群众产生震感,有...
震级每大一级,地震的能量就大三十多倍,震级每大二级,地震的能量就大一千倍。小于3级的地震人们一样感觉不到,有仪器才能记录到。对一股的浅源地震而言,大于3级、小于45级的地震,在震中区人们会感觉到,但不会造成很大的破坏,称为有感地震。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称为中强地震,对震中区的建筑物可能...
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地震的知识,包括地震科普知识、地震预报知识、地震自救互救知识。 一、地震知识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
面对突发地震,是躲还是跑,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因人而异。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人员所处位置、体能、室外环境等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地震时,如果在户外,应该第一时间疏散到空旷的地方避震。避开容易倒塌的高大建筑物,远离高架桥、电线杆、玻璃幕墙、广告牌以及其他高空悬挂物。还要远离化工厂、...
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的性质,从而为地震科学及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相继提出的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裂,断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的弹性回跳说;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