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就是震源到地球表面的距离)叫作震源深度。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据此即可回答。【解答】地震的发源地叫震源,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
从他的威力,和在地下传导反应到地表面,克服地下的阻力,可以判断,震源应该在地表附近,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冰在过度低温的情况下,会冻裂,阴天的云层中,会释放闪电,其中的机理是否与地震产生的机理相同.另外天空释放闪电的原理,认为是与地磁的强度有关,影响云层中的闪电,参见极低频对天气的影响.我认为和闪电的原理很...
答案 这是由于震源地方的岩石破裂是产生的弹性波在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传播的结果,就像往水肿投入石子,水波会向四周扩散。地震来临的时候,往往是先感到上下颠动,然后才是前后或左右晃动。这是因为震源同时发出两种类型的地震波。其中引起上下颠动的那种波振动比较弱,但速度比较快,引起晃动的那种波振动...
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最深,能量释放非常分散,地震波传播非常弱,震级也相对较小。因此,深源地震的破坏性非常弱,通常不会对地表造成明显的破坏。尽管其影响范围非常广泛,但由于震级较小,房屋和建筑物的破坏情况非常轻微。 综上所述,震源深度越深,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越多,到达地表时的能量越少,因此对地表的...
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答案解析 (填空题)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部位称()。震源正上方的地方位置叫震中。震中附近地面震动最厉害,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称为震中距。震中至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答案解析 (判断题) 震源...
分析: 地震的发源地叫震源,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 解答: 解:地震的发源地叫震源,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 故答案为:震源;0--300;震中.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地震的认识. 分析总结。 地震的发源地叫震源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
【解析】地震的发源地叫震源,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故答案为:震源;0-300;震中火山和地震同分布在大陆板块交界处.因此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 板块之间有三种相对运动方式:聚合、张裂与保守(错动)三种方式,所...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震是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根据发生原因不同分为三类:陷落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其中构造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等引起地层断裂和错动,使地壳发生升降变化,其巨大的能量一经释放,被激发出来的地震波,就四散传播开去,到达地面时,引起强烈地震,相比前两种地震发生...
沿着李智敏的脚步,看见一处地表破裂形成的地表缝隙,通过皮尺测量深约1.6米,成人站在地表缝隙破裂带里,只能看见头部。李智敏指着眼前凸起的鼓包说,此次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也就是从10公里深的地方破裂而出。 地表破裂对公路的破坏显而易见,即便公路已经被修复,但车辆经过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稳驾慢行。穿过公路,...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1.浅源地震:0—60公里,简称浅震。浅震对构筑物威胁最大。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强。2.中源地震:60—300公里。3.深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目前观测到最深的地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