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洼构造说(diwa theory,geodepression theory)又称活化区学说或活化构造学说,是由陈国达于1956年提出的一种大地构造及成矿学理论。简介 地洼构造说,它主要是在研究中国地壳结构和发展史特点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和发展J·霍尔(1859年)、J·D·丹纳(1873年)和E·徐士(1875年)的地槽学说以及B·B·别...
地洼说认为,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活动区和稳定区可以相互转化,不仅地槽区可以转化为地台区,地台区可以转化为地洼区,这种转化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的向前发展。地洼本身也不是地壳发展的最后形式和阶段,更可能转化为别的更新的构造单元。当然,地壳发展是不均衡的,各地区、各阶...
1959年,《地台活化说及其找矿意义》第一部代表性专著公开出版,陈国达还特意在专著的扉页上并注明“向国庆10周年献礼”;同年还发表了另外两篇有学术代表性的论文:《地壳的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区》和《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
5第4讲地洼说 ——沉积大地构造 第四节地洼学说 地洼学说创始人陈国达院士 1 回顾:多旋回槽台演化与大陆增生 太古代-中元古代陆核(地槽造山带)新元古代Rodinia大陆(老地台)早古生代:Rodinia大陆解体(地槽及造山)中-新生代:地槽?地台?晚古生代Pangaea古陆(新地2台)事实:华北、塔里木、扬子、南海地区...
地洼说成矿论(theory metallogenesis of diwa theory)又称递进成矿论,是地洼学说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地洼学说关于大地构造控矿作用的理论。其论点为:①构造作用可驱动化学元素的迁移、富集和再分配,对矿产形成有重要意义。地壳构造的发展规律决定成矿作用的发展规律,两者的发展是同步的,从而形成成矿作用及所...
地洼学说及其实践意义 摘要: 一、地洼学说的概述 1.地洼学说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2.地洼学说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地洼学说的核心理论 1.地洼现象的成因 2.地洼发育过程及其特征 三、地洼学说的实践意义 1.资源勘查与开发 2.地质灾害防治 3.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四、地洼学说在国内外应用案例 1.我国地洼学说...
地洼构造说是一项重要的大地构造理论,它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核心内容:首先,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大地构造单元概念,即第三构造类型——活化区,或称为地洼区。地洼构造说认为,地槽说将地壳划分为活动区(地槽区)和稳定区(地台区),这在中生代以前的中国东部地质环境中是适用的。然而,自印支或燕山...
“地洼说”与“地台活化理论”在国际上通用 - 陨落地质学于2024053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6.3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地洼学说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灾害防治:地洼学说对于地震、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地洼地形是地震易发、涌水严重、地基不稳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形成条件,深入研究地洼学说可以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指导。 2.资源研究和利用:地洼地形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