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中是指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震中距是指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同样大小的地震,在震中距越小的地方,影响或破坏越重。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地方震就是指震中距小于100千米的地震。地震发生在地下深处,地表为什么会振动?这是震源地方的岩石破裂时产生的弹性波...
地表的破坏还跟震中距的远近有关系,这是衡量地震大小的另一个因素。 #地方震 | 震中距小于100千米。 #近震 | 震中距为100~1000千米。 #远震 | 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 同样大小的地震,在震中距越小的地方,影响或破坏越重。 来源:闵行区防震减灾科普馆、泰山科普 原标题:《【防震减灾】地震发生时,为什么...
地方震是指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发生地震时,根据震中距的不同,地震可以分为地方震、近震和远震。震中距大于100千米并小于1000千米的地震称为近震,震中距在1000千米以上的地震称为远震。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
地方震尾波 地方震尾波(coda waves of a local earthquake)简称尾波(coda)。在地方震记录图上,常在体波和面波后面出现一串持续的振动,人们把这一部分称为尾波。据认为,尾波是地震波在地壳上地幔侧向不均匀体界面上散射所造成的。现已开始利用尾波研究侧向不均匀细结构,甚至进行地震预报。
根据震中距可分为地方震、近震、远震。 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震。 近震:震中距为100-1000km的地震。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km的地震。 例如,汶川地震对于300多千米的重庆而言为近震,但对于千里之外的北京而言,则为远震。 一般来说,一次地震,震中距越小,地震破坏程度越大,烈度越大。
指的是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地震分为近震和远震。近震:震中距大于100千米并且小于1000千米的地震。地震台记录到近震的初至波一般是通过地幔上层界面绕射波、反射波和面波。远震:指的是震中距在1000千米以上的地震。地震台记录到的远震地震波含有通过地幔以下传播的核面反射波,地核...
银川地堑位于鄂尔多斯断块、阿拉善断块和青藏块体之间。吴忠至青铜峡一带,新构造运动强烈,这100百年间,虽然该地区以弱震居多,但防震意识不能松懈。平时多进行宏观考察和震情监视,对地震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如今,虽然科学技术不断进展,各种先进的技术不断的被运用和推广,但是,地震的猜测仍旧是世界级的难题,人类至今...
地方震级 地方震级(local magnitude)是1988年公布的地球物理学名词,出自《地球物理学名词》第一版。公布时间 1988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出处 《地球物理学名词》第一版。
3.我国西部地震带: 塔里木、昆仑山、喜马拉雅。为新构造强烈活动区,震中位置远离板块活动带。中-浅源,地震频繁,时有大震发生,5-7级常见。多发生在盆地与高山的交接带。三、地震预报与预防 Section 5Earthquake Forecast and Prevention 地震预报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最难的是时间)。一、中长期预报 1.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