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一直延伸到软流圈。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由于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岩石圈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研究得最多、最详细||、最彻底的固体地球部分。
较轻的物质、密度小的物质渐渐地上升,比重小的氢硅元素逐渐上浮,组成地幔。而顶部冷却后,形成地壳。更轻的液态和气态成分逐渐上浮到地壳,通过火山喷发溢出地表,进入原始的大气圈和水圈,实现了地核、地幔、地壳的区分。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原因、放射性元素衰变、早期的星体撞击,又让我们的地球增温!周而复始,升...
2)欧亚板块受到撞击,虽有损伤-隆起了系列山脉,但仍未解体。关键因素是地幔吞噬了印度洋板块撞击区下面的上地幔顶层的岩石层,使该区域岩石圈的地壳(花岗岩)与上地幔顶层(玄武岩)相分离,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印度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撞击动能,保障了欧亚板块的相对安全。3)地幔吞噬上地幔顶层(玄武岩石层)的过程(以印度...
导读: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星体,在板块构造理论框架下,岩石圈是指漂浮于软流圈之上、保持刚性的块体。岩石圈由最上部的地壳以及地壳之下,软流圈之上的岩石圈地幔组成。大洋和大陆之下的岩石圈地幔被称为大洋岩石圈地幔和大陆岩石圈地幔,了解岩石圈地幔的形成年龄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Nature: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成因模型 克拉通是地球上古老而又稳定的大陆地块。克拉通的岩石圈地幔是金刚石的宝库,它们形成于25亿年前的太古宙和16-25亿年前的古元古代(Peslier et al., 2010; Lee et al., 2011)。…
地幔是地球内部的一层,位于地壳之下,其厚度约为2865公里,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地幔又可细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减慢的区域,通常被称为软流层,这个层被认为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是岩石圈的一部分。下地幔的温度、压力和密度...
克拉通(craton)是指前寒武纪形成的稳定陆块,在其深部存在巨厚(~150-250 km)的岩石圈地幔(山根)从而可以抵御长期的构造-岩浆活动的破坏。全球大陆地表超过60%的区域被克拉通地壳所覆盖,超过90%的金(Au)、铂(Pt)矿床,和几乎全部的天然...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
大洋中脊处于拉伸阶段,对地幔的压力减小,大洋中脊玄武岩一般是在较低压力和高温的条件下井高度部分熔融形成的。高温的原因:压力小,热得软流圈地幔上涌,由于上涌速度很快,在软流圈到达浅部时,温度变化并不显著。经过快速降压的高温软流圈地幔物质在浅部发生部分熔融,熔融程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