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安门,俗称后门,是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明清皇城北门,位于皇城北垣正中,景山以北,鼓楼以南。1954年拆除。 地安门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皇城的北门,天安门则是皇城的南门。南北互相对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地安门是北京皇城四门之一。皇城正门称天安门(明称承天门),东称东安门,西称...
北京地安门东有一条胡同,叫做东不压桥胡同,胡同沿玉河而建,胡同里名人不少,齐白石的故居和冯国璋的故居都在这里,现在齐白石旧居纪念馆是对外开放的。 6+ derric 5分 超棒 什刹海对于很多在北京老城区长大的孩子来说,应该都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小的时候这里边一到夏天,大家都在水面上游泳,就是从岸边一直到...
《地安门》故事以20世纪中期的北京城为背景,以主人公陈星的视角讲述了居住在地安门大楼里的四邻好友的成长故事。他们为了实现理想游遍全国,历经坎坷,谱写出中国版的《在路上》。写作背景 在北京地安门(曾是紫禁城后门)东楼总政治部宿舍长大的作家苏雷首发其新作《地安门》,朝花夕拾“阳光灿烂”又“动物凶猛”的日子...
地安门,俗称后门,是明清时期皇城的北门,位于景山以北,鼓楼以南。地安门就是皇城四门之一,与它相对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天安门。与天安门附近一派皇家气派不同,地安门附近是浓浓的市井生活气息。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图》中的地安门。清末地安门。清末地安门。1917年甘博拍摄的地安门。站在景山上北望北京的中轴线,近处是...
📜 地安门,俗称“后门”,是皇城四门中的北门,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为“北安门”,后在顺治年间重建时更名为“地安门”。🏛️🌇 这座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著称,为单檐歇山顶,铺着黄琉璃瓦,面阔七间,彰显着皇家气派。然而,在清末庚子年间,地安门不幸被毁,但在1954年因交通问题被拆...
“消失”的地安门。地安门,俗称“后门”。皇城四门之北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北安门”,顺治年间重建改称“地安门”。 地安门为单檐歇山顶,铺黄琉璃瓦,面阔七间。清末庚子年间被毁后重建,于1954年因交通问题被拆除。 #历史 #地安门
我从小在地安门长大,对地安门留有很深的印象。如今,我是年近80岁的老人了,地安门也已经消失60多年,但我眼前总会浮现出地安门的模样。 地安门大街鸟瞰图 1954年,我还在上学。当时住校,每逢周六才能回家。有时功课忙了,就两三个星期才能回一趟家。有一天,我从学校回家到地安门,下了公共汽车,我以为自己下错了车站。
历史老照片/消失的地安门 1870年,地安门南面 1890年,地安门南面 1900年,庚子之变地安门被毁 1900年,重建后的地安门南面 1900年,一乘八抬大轿经过地安门 1908年,地安门南面,光绪皇帝出大殡 1909年,鼓楼上南望地安门、景山、什刹海和北海琼岛 1910年,鼓楼南望,可见地安门和景山 1910年,鼓楼南望,可见地安门和...
📍北京的城门,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安门,感受这座皇城北门的魅力吧!🚶♂️📜地安门,又称北安门,俗称厚载门,是北京中轴线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位于皇城北垣正中,与景山和鼓楼相映成趣。🏞️🔍历史记载,地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经过多次重修,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