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耿通:看着国旗缓缓升起,感受到了我们祖国极地科考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非常兴奋,也非常自豪。我们生逢其时,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作为青年人应当与时代同频共振,将自己的专业所学,技能所长应用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1998年...
在位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一个名为新奥尔松的小镇上,中国极地科考的最北据点——北极黄河站门口的两头石狮子十分醒目。去年8月底,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教授安家春来到这里,开始为期一个多月的科学考察,重点研究了冰川物质平衡、冰川运动、冰川气象、冰川化学等问题,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安家春是一名85后,在...
他们在山里穿行,在生命禁区行走,在神湖边祈祷,越是这样神秘的地方锻造出来的生活越是单纯和简单,这也是最纯粹的极地——西藏。” 原标题:《豆瓣9.5王炸纪录片!在极地,我找到生命的意义...》
新华社“雪龙2”号1月7日电(记者周圆)北京时间1月6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在阿蒙森海成功布放深水生态潜标,这也是中国首次在极地布放生态潜标。北京时间2024年1月5日凌晨,在“雪龙2”号艉甲板,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开始了抵达阿蒙森海后的首次考察作业。新华社记者 周圆 摄 考察队副领队王金辉介绍,这...
时光回溯至北京时间1月6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在阿蒙森海成功完成了深水生态潜标的布放。这标志着中国首次在极地进行生态潜标的部署,为我们认知南极海洋生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一壮举背后,蕴含着无数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艰辛努力,以及中国在极地科考领域的巨大突破。潜标的部署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对南极...
地球上应该很难找到能比南极冰川下更黑暗更寒冷的区域了。这里曾被认为是“生命禁区”!然而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本来极不可能出现在地球两极冰川下的浮游植物,正在大量繁殖。浮游植物是微小的、自给自足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基础。许多海洋生物都以它们为食。浮游植物的大量生长(称为水华)可能发生在...
第一步,在雪地上挖掘巨大的的“SOS”国际通用求救标志,并每天清理积雪; 第二步,回去稍作休整后,再背上信号器,来到山脊较高的地方定时定点发射无线电信号; 第三步,收集钓上的鱼,并及时储存; 第四步,堆积石头,增加信念。 以上几步就是生存专家在极地存活几个月的关键。
北极熊是一种生活在北极冰层覆盖水域的熊类,同时也是地球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由于体型巨大、力量超群,素有“冰上恶霸”之称。不过,很多关注北极熊的朋友们都有个疑问,地球上有南北两极,北极熊作为一种站在极地地区食物链顶端的动物,为什么只生活在北极呢?这要从南极洲大陆的形成和北极熊等熊类动物的起源说...
中国在极地布放首个生态潜标 北京时间1月6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在阿蒙森海成功布放深水生态潜标,这也是中国首次在极地布放生态潜标。来源:新华网
豆瓣9.4:在极地,找回生命的愉悦 只要看到这张海报,就会被这个小女孩甜甜的笑容治愈。当然你也就知道这是出自前段时间刚刚播出的纪录片《极地》。虽然据主创人员表示,因为没有将这个故事拍好,所以成片的时候遗憾删掉了,但是抵挡不住大家对她的喜爱,最后以海报的形式和大家见面。《极地》所讲的不是南北极,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