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诗人梅·撒通(May Sarton)在巴黎将女性间的情谊用文学和诗歌表达,她从同性的独特视角,在作品中探讨爱、衰老、创造性与自我发现。1937年,她出版了在巴黎创作的诗歌集《四月际遇》。在美国女性画家波利斯·塔尔(Polly Thayer Starr)的画笔下,她手持一根点燃的香烟,吸烟成了当时女性作家的标志性动作。图15 ...
在巴黎的贝尔维尔区,法国第二大唐人街街头,人群中,你会看到一些华人面孔的女性,有男人会主动走过去询问,女人伸出手指比划出一个数字,两个人或开车或走路直接离开……她们中的一些人,来自中国东北。 90年代末,东北地区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失去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女性,没工作后,她们为生计发愁,跟丈夫闹矛盾,为孩子的...
5月12日,“年轻的毕加索在巴黎”(Young Picasso inParis)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幕,该展是“毕加索庆典1973-2023”的一部分,虽然仅展出了10幅作品,却探索了毕加索在关键的一年创作的演变,展示了“成为毕加索之前的毕加索”。1904年,毕加索在巴黎蒙马特“洗濯船画室”。展览由古根海姆现代艺术策展人梅根·丰塔内拉...
连海明威这样的硬汉作家,在离别巴黎三十多年之后,还依然怀念着巴黎左岸的咖啡馆。当年那种捉襟见肘的生活,无所不在的饥饿,加上漫漫冬日的寒冷,这些足以令一个文学青年却步。而正是那些暖融融的咖啡馆,让海明威心存留恋和念想。顺着海明威的笔迹,我去寻访了那些曾经激起他创作灵感的左岸咖啡馆。 从我住的卢森...
主阅览室的书架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圣日内维耶图书馆是巴黎唯一一处在夜幕降临后仍然开放的图书馆,因为阅览室里有煤气灯,有中央供暖系统……那些缺少光和热,没有条件在家里学习的穷学生可以来这里苦读。如今,面临昂贵的能源费,温暖明亮的圣日内维耶图书馆重新成为巴黎学子和读者的“避难所”。就这一所图书...
柯以柔 - 在巴黎
他曾经在普罗旺斯租过一座农场,受到那个地方讲风趣话的的熏陶。来到巴黎,他依然习惯嘲讽似地微笑,冒出几句总是那么干净利落的俏皮话。许多人知道在君士坦丁堡,他妻子离他而去,打那以后他一直带着心中的伤痛而活着。他从来都没有向任何人吐露过造成那伤痛的神秘根源,但是他有时候却会在不经意间提及此事——交谈中...
再次走在巴黎街头,和十几年前的感受不太一样了 1. 导语:时间拆开滤镜,巴黎露出另一张脸 十年前看巴黎,像是透过玫瑰色玻璃杯;十年后再来,杯子摔碎了,玻璃渣里映出更真实的倒影。有人抱怨小偷猖獗,有人感慨物价飞涨,也有人发现圣母院的尖塔少了半截。这座城市没变老,变的是我们的眼睛——从游客...
在巴黎遇见他们 文丨李 琦 电影中的巴黎 电影《午夜巴黎》剧照(左右滑动查看) 我想,没有人会不爱巴黎。2011年,伍迪·艾伦(Woody Allen)导演的电影《午夜巴黎》上映。影片开头用了4分钟的时长展现了巴黎的浪漫景色,从日出到夜幕,从晴天到阴雨,蒙马特、凯旋门、塞纳河畔...
6月15日,在法国巴黎凡尔赛门展览中心举行的VivaTech科技创新展览会上,巴黎大众运输公司展示393号线路自动驾驶客车,该车由中国中车旗下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2022年VivaTech科技创新展览会于6月15至18日在巴黎举行。作为欧洲大型创新与科技大会,来自14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展商参与了此次盛会。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