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相工作室:进入互联网大厂的人,是最聪明的一帮年轻人了,有着无限的前途,公司也提供了高待遇高福利,他们贪腐的动机是什么?刘汇雨:除了本身道德水平、法律纪律观念淡薄等原因外,有一部分人,在晋升或者调薪过程中遇到了挫败,认为公司有愧于自己,把捞钱的想法自我合理化。最典型的一个原因,是失落和失衡...
如果你平时就不喜欢竞争,不争不抢,甚至有点想躺平啊,那就别进华为或者是借互联网大厂,在这里躺平是非常难的,除非你的躺平艺术非常高超,比如你向上管理,也就是跪舔领导的能力特别特别的强,我现在是在某互联网大厂,也是做的软件测试啊。周末基本上不加班,周内呢,几乎天天加班,平均9点到10点,感觉加班也...
只要投递的是大厂,但凡猎头拿到简历,会直接回复:“学历不行。”这种情况并没有完全限制他的职业发展,但也说到实实在在的影响是:“虽然学历不会最终导致找不到工作或者拿不到好的薪酬。 但是低学历会让路变窄,让求职成本大大增加。” 其实从校招开始,985...
你或许有同感,这两年“大厂”的光环正在消失。曾经的“大厂”,往往意味着高薪,高学历,高门槛。如今,离职博主成为大厂人的主攻赛道,离职和裁员成了厂内热词,大厂,正面临着行业内外的双重高压。高压之下,爱情的存活更加艰难。前不久我刷到个帖子,讲“大厂夫妻百事哀”,评论区挤满了在面包和爱情之间力不从...
上面便是职场小说《浪潮之上》的内容梗概,一个在裁员危机中自救逆袭的故事,揭秘互联网“大厂”残酷内部生态,讲透当下职场众生相。“90后整顿职场”共鸣之作先活下来,然后要活得好很多书只教年轻人如何在职场“生存”,而《浪潮之上》告诉年轻人,先活下来,然后要活得好。我们所处的职场,由每一次对待不公的...
有熟悉整体行情的业内人士透露,这年头,能实发14薪的互联网大厂已经不多了,而京东能发20薪,且上不封顶,实属难得,也说明京东的底气与实力。 为62万京东人兜底,京东成新样本 在流量见顶、消费不振、竞争白热化的电商环境下,京东其实也需要“降本增效”,但京东的降本增效并非打员工的主意——从削减员工、...
有一批人,他们是年薪百万的高管,在社会上享受着大厂光环,但公司里却没人知道他们的真名;他们花几万买实习挤进大厂,为了钱或者“职业发展”,出卖姓名,成为竞对公司里的间谍员工,早就把姓名抛之脑后。在Apple出品的神剧《人生切割术》里,主人公马克被切割成两个人格:公司人格和日常人格,从他踏入公司电梯的...
有意思的是,Landing虽然意味着落地,但在我眼中,很多Landing成功的大厂人并不落地。或者说,和真正的“落地”相比,大厂生活更像是一种悬浮的“真空泡泡圈”。 人们总说不上班的人会和社会脱节,其实写字楼里坐着的人更像是在象牙塔里,就像同事之间会互称“同学”。Title、package、base是聊天的高频词。大厂生活方式...
在大厂生活三十年,记忆从未搬迁 距离南京长江大桥十五里,有一个霸气侧漏的地方叫做大厂区。南化南钢华能扬子都在这里,传说西楚霸王项羽卸甲也在这里。长江二桥和宁启铁路在这里交汇,范旭东先生在此兴建了全国第一座化工厂……那年盛夏,《大厂不是厂》横空出世,将这个工业重镇的存在感怒刷N波。也将无数大厂人的...
自从有了互联网,也就有了大厂。对于万千热衷搞钱搞事业的打工人来说,大厂们的名字在凌晨一点钟仍旧闪耀光芒,它们像飞升时路过的南天门,高考分数压过的重本线,代表着镶金边的职业理想和宛若偶像剧似的高薪生活,是求职生涯的终极梦想。于是,路人缘爆棚的大厂崇拜像被大数据推到台前,成为名校崇拜的社会化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