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斯诺在中国 当中国记者在欢庆11月8日第22个记者节时,不会忘记一位美国同行多年前的壮举:他是第一个向世界介绍红色中国的西方记者,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一书描绘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他就是埃德加·斯诺。传递中国“抗战之声”埃德加·斯诺1905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普通农...
我是常亚斋,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塔城地区分公司的一名快递员。伴着清晨的第一声鸟鸣,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附近居民的眼中,我是穿梭在塔城大街小巷的一道“绿色闪电”,风雨无阻,争分夺秒派送报纸、邮件和包裹;是传递温情的“快乐信使”,将“见字如面”的牵挂带到每个人身边。也许在别人看来,投递工作是一项...
穿过重重隧洞走进一斗水村,目光所及,远山苍翠。老井、古道、石头房、三三两两的游客,交织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当年被困深山的一斗水村已变成特色旅游村,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如今,一斗水有26户从事旅游,人均年收入1.2万元。“山上的果子不必再干在枝头了,外面的肥料、救命的医生...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钾肥对中国人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汇。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家来到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开启了找钾之旅。跨越近70载,几代盐湖人接续“为国保钾”的任务,将察尔汗盐湖建成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源源不断的钾肥从戈壁深处发往沃野粮田,让更多中国粮用上了中国钾。10千克钾肥唤醒沉...
市政府负责人说,当地政府正在编制盐湖绿色产业园区规划,积极推进组建中国盐湖集团,对内做强做优产业链,对外推进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风险挑战。监制:卫铁民 刘畅 记者:王金金 陈杰 史卫燕 参与采写:潘彬彬 新华社对外部、新华社青海分社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来源:新华社 ...
当前,大江南北正值农忙时节。开犁破土,播种希望。撒播在田间的钾肥被称为粮食的“粮食”,对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有明显作用。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钾肥对中国人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汇。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家来到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开启了找钾之旅。跨越近70载,几代盐湖人接续“为国保钾”的任务,将察...
但瑞安话说得比当地的年轻人还要好。如今已经77岁的徐祥顺生活安定,儿子选择留在了意大利发展,女儿在瑞安做皮鞋生意。闲暇时他会看看中国戏剧,还会去菜地转转,农活干得比小伙子都地道。这就是一个意大利人在中国的故事。徐祥顺说过,他是不会再离开中国了,但他会在中国为意大利的亲人们祈祷祝福。
当前,大江南北正值农忙时节。开犁破土,播种希望。撒播在田间的钾肥被称为粮食的“粮食”,对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有明显作用。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钾肥对中国人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汇。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家来到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开启了找钾之旅。跨越近70载,几代盐湖人接续“为国保钾”的任务,将察...
大约在两汉时期,高粱经西北、西南及海上丝绸之路等多条路径传入了中国。作为一种外来作物,高粱一开始并不受人重视,只是出于“广种五谷,以备灾害”的农业传统,作为一种救荒作物而已。明代汪颖在《食物本草》中说得很明确,“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缺粮,余及牛马”。明中期以来,高粱在北方地区迅速扩张,种植面积...
历史是不可以忘记的,毫无疑问,侵华日军在中国背老太太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照片上的第一个问题是容易留给人一些思维习惯性上的错觉,即:因为侵华日军是在中国背,所以,一些人就认为,他背的一定是中国老太太。其实,并非这样。从照片上人们可以看到,照片上的老人已经很老了,当时在这个年龄层面上的中国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