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学界认为,褚遂良版本的《圣教序》才是原版,此作以楷书写成,后世点评:“此为百代书法模楷,今时尤重。”此版《圣教序》由于碑石原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所以也被称作《同州圣教序》。它的风头常年被《集王圣教序》压制,真正见过原作的人恐怕不到100个 此碑如今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面斑驳不清,所...
《雁塔圣教序》,又名《雁塔圣教序记》《慈恩寺圣教序》《褚圣教序》《三藏圣教序记》《大唐三藏圣教序并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慈恩寺塔圣教序并记》,是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品,也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碑刻作品。《雁塔圣教序》碑高337.5厘米,碑身上宽86厘米,下宽100厘米,上碑为序碑,全称《...
香港公开《圣教序》原版真迹,由沈尹默鉴定,揭露真实的古人笔法 自唐朝之后,《圣教序》堪为“必备范本”,此作是怀仁带领40多人,耗费25年时间,仔细研究皇宫,以及民间珍藏的王羲之法帖,从中筛选最经典、最优美的字体,全篇共计1903字。每一笔飘逸灵动、舒和婉转,尽显“王字”遒润儒雅之美,正如后世所言“表里...
《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碑石高9.4尺,宽4.2尺。共30行,行80余字不等。现在陕西西安碑林。“集王”一格,首推《圣教序》。其碑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故为世所...
不过,我们没有必要遗憾于当年用来集字的真迹都已不存,也不必叹惋原碑的毁坏,因为《圣教序》当年的集字原稿保存了下来,且完完整整、毫发未损。怀仁在宫内集字时,并不能从真迹剪裱,只能双钩填墨,为了保证写碑时尽量忠实于原作,再将钩填本附在碑上。当碑刻好后,这件手稿便被怀仁带回寺内珍藏。此作递藏...
说到《圣教序》,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行书”、“王羲之”和“怀仁”。很多人误以为它就是集王羲之字而成的法帖。但事实并非如此,原版的《圣教序》其实并非行书,与王羲之、怀仁无关,更非集字之作。其艺术水平之高,不仅冠绝唐代,甚至能与王羲之相提并论。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法师带着657部经书回到长安,唐...
但因《兰亭序》真伪难辨且原作失传,公认最符合原貌的 “神龙本” 也存在瑕疵,所以自唐代以后,学王羲之行书的 “第一入门字帖” 便被《圣教序》取代。《圣教序》全文 1900 余字,皆为日常生活常用字,其笔画牵丝引带、纵逸潇洒,转笔一气呵成,体势内擫,纵长连绵,结体攲侧,别具匠心,左右结构高低错落,...
怀仁集王羲之《三藏圣教序》,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咸亨三年(672)建于京城长安弘福寺。《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碑石高9...
《大唐三藏圣教序》是2007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江吟。内容简介 《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