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神功圣德碑,清太宗皇太极陵寝功德碑,位于沈阳城北昭陵碑楼中,康熙二十七年(1688)立。龙首龟趺,碑通高6.67米、碑身宽1.76米、厚71厘米大理石质。碑身正面右侧阴刻楷书汉字21行,左侧阴刻满文26行。碑文是清圣祖玄烨亲撰,共计2000余字,记述皇太极生来明敏,英武豁达,好观史书,天命十一年(1626)登帝位...
点击开门——看泰陵 神功圣德碑 ◀ 康陵 ——明武宗 朱厚照 ▶ 这是明武宗朱厚照和孝静毅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陵宫建筑总体布局沿袭前制,陵寝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神道上建五空桥、三空桥各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一座。其神功圣德碑...
结语:阳山碑材现为景区,三部分拼合总高 78 米,是现存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近 10 倍。碑身大字,名字更醒目。所以阳山碑材被弃,除运输难外,朱棣不想常记自己小宗入继,或是原因之一?随便说说,随便听听。
在河南登封市的嵩阳书院大门前,有一块被誉为“大唐碑”的石碑,全名为《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这块石碑不仅是河南最大的石碑,也是我国唐碑的优秀代表之一。碑身通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由基座、碑身、碑额、云盘、碑首五层雕石组成,显得雄伟壮观。碑额上刻有“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12...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明孝陵陵区的前部,俗称四方城,是陵区正门后的第一座主体建筑,是明清皇家陵寝中同类型建筑体量最大的一例。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四面各开一券门,上盖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内置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的“大...
长陵的神功圣德碑,规制为重檐歇山顶。“神功圣德”指的就是对帝王历史地位的评价。发展历史 明朝时,正面是碑文,3000余字,为明成祖长子仁宗朱高炽撰,列述永乐皇帝的功绩。碑背面是乾隆五十年(1785),乾隆皇帝写的《哀明陵三十韵》,详细地记录了长、永、定、思几座陵墓的残破情况。碑东侧是清政府修明陵的...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南京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上有英文刻痕。4月12日,中山陵园管理局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回应,经翻阅档案、调查核实,该处刻划地点在神功圣德碑的龟砆上,据专家推断存在已有百余年,非近期刻划。15日,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的工作人员说,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确实有刻痕。她说,除了神龟的脖子上有...
高大的神功圣德碑 是怎么立上去的? 进入明昭陵景区,映入眼帘的第一座高大的建筑就是神功圣德碑亭,原碑亭毁于清代,1987年复建。神功圣德碑亭台基、石碑为明朝原物。台基上清乾隆年间垒砌的宇墙被拆除,恢复碑亭建制。制为重檐歇山顶,四面各辟劵门。碑...
📜 碑身正面,是明仁宗朱高炽亲自撰写的“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这篇碑文作于洪熙元年(1425年),但直到宣德十年(1435年)才刻成。碑文竖排,共42列,3236字,用散文和四言诗歌形式,精辟地阐述了明成祖朱棣及徐皇后一生的功德。字体则是由明初著名书法家程南云所书,笔触优雅,韵味无穷。🌸 除了正面刻字,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