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配伍萆薢是古代中医验方,能利湿,利关节等,两者配伍对治疗湿毒引起的关节肿痛、小便混浊等病有非常好的效果。 土茯苓配伍萆薢 土茯苓配伍萆薢:两药均有淡渗利湿、利关节、祛风湿之功 但土茯苓偏于解毒;萆薢长于利尿.二者配伍 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 用于治疗湿毒郁结之关节肿痛、小便混浊不利等症. ...
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用萆薢三两或加皂刺、牵牛……”根据药材俗称“冷饭团”及所治疗疾病症状“杨梅疮”,可见当时由于土茯苓用药之广泛,用量之大,杨宗魁不仅将萆薢与土茯苓的名称相混,还说明菝葜与土茯苓也有混用的现象。
【中医对药】萆薢、土茯苓:萆薢、土茯苓两药皆有祛风利湿、解毒利关节之功,作用相近,相互辅成。萆薢利关节力强,作用偏于肺肾经;土茯苓解毒力大,作用偏于脾胃经。故风湿热痹或肌肉红肿、挛急疼痛者,土茯苓量宜大,可用至60~90g,辅用萆薢。而痹证日久见于筋骨疼痛,屈伸不利者,萆薢量宜大,一般用30~60g,合...
2、利湿:土茯苓具有利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引起的带下、热淋,小便时灼热刺痛明显,伴尿频尿急,小腹部牵引不适,以及湿疮、湿疹瘙痒等湿热证。 3、利关节:土茯苓属于中药,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块茎。土茯苓具利关节的功效,治疗湿热痹阻关节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4、补脾益胃:土茯苓被视为一味温和...
降尿酸小方土茯苓、萆薢、威灵仙每个人该用多大量,按照2020版《中国药典》的记载:土茯苓的临床用量在15~60g之间,威灵仙的临床用量在6~10g之间,萆薢的临床用量在9~15g之间。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刘文科等总结当代中医临床应用威灵仙和用量经验,得出临床使用威灵仙当代一般用量为10~30g,大剂量可用到30~50g,不过要...
萆薢和土茯苓在中医理论中具有一定的利湿、清热解毒的作用,可能有助于缓解痛风的症状。 治疗建议: 1. 萆薢和土茯苓的用法用量需要遵循中医医师的指导。一般来说,萆薢可煎汤内服,土茯苓也可煎汤或研末内服。具体用量需根据您的病情和体质调整。 2. 在使用中药治疗的同时,建议您结合西医治疗,如使用秋水仙碱、非...
土茯苓和萆薢虽在传统医学中认为对痛风有一定疗效,但其效果并不确切,且单独使用可能不足以控制病情。 治疗建议:针对痛风的治疗,首先需控制尿酸水平,减少尿酸的产生和促进其排出。常用的处方药如别嘌醇、苯溴马隆等,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此外,急性发作期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以缓解关节肿痛。
土茯苓和萆薢不是同一种植物。土茯苓切面颜色偏红,通常为红白或红棕色纹理,纹理较粗。性味:微甘,涩。萆薢切面偏黄色,通常为白黄或黄色纹理,纹理较细。性味:微苦,微辛。土茯苓与萆薢都是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两种药材,这两种药材的原生植物虽然并不是同一科属,但是土茯苓与萆薢的饮片在外观...
萆薢、土茯苓两药皆有祛风利湿、解毒利关节之功,作用相近,相互辅成。萆薢利关节力强,作用偏于肺肾经;土茯苓解毒力大,作用偏于脾胃经。故风湿热痹或肌肉红肿、挛急疼痛者,土茯苓量宜大,可用至60~90g,辅用萆薢。而痹证日久见于筋骨疼痛,屈伸不利者,萆薢量宜大,一般用30~60g,合用土茯苓。《本草纲目》言土...
《药性论》有萆薢“主男子肾腰久冷”之说。萆薢和土茯苓合用,治痛风性关节炎有效。尝治某司机,两足肿痛发热不用,血沉、血尿酸升高,原有痛风肾石发作,初经三妙散治疗好转,不久反复如初,仍守三妙,重加土茯苓、萆薢,6剂而能行,11剂后恢复驾驶工作。其效之骤,始未料及。 淋证白浊,多见于前列腺炎,此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