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洋保护公约由国际海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于1973年通过,并于1982年修订,被广泛接受和批准。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都是公约的缔约国。 该公约包括一系列规定和原则,涉及海洋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等方面。公约规定了国际海洋污染的标准和控制措施,推动了国际海上...
周边国家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都划出了本国的专属经济特区,企图分割我国南海主权。此举看似依据海洋公约的规定守护自身利益。殊不知海洋公约规定的是针对公海,而南海自古以来便属于我国的领海,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国南海原11段线早在1946年就已经划定,而且当时国际上已经公认,并无异议。只是后来为支援越南将...
领海宽度:《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由一个国家确定其宽度,领海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12海里。这一规定确立了各国领海的范围,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基础。 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是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370.4公里)的区域。在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对其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和其他...
国际海洋法公约的领海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海的宽度 领海的宽度由沿海国家自行确定,但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领海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12海里。这一规定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标准,旨在平衡沿海国家对其海域的主权与其他国家在该海域的航行自由。 二、领海的主权 沿海国家对领海享有完全的主权,这包括领海的...
在减少污染得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也是公约的一项重要任务。每年成千上万的海洋生物因人为活动而死于渔网、塑料垃圾或栖息地破坏。在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公约中各国承诺采取措施,减少捕捞过度、禁渔期以及渔业保护区的设立等,帮助恢复海洋生物的种群数量,确保海洋生态链不被破坏。换句话说;海洋不仅要清洁;还要健康。这对我们...
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 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主要有《1954年国际防止石油污染海洋公约》、《1972年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等。
国际公约是全球海洋环境治理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海洋环境治理相关的全球性国际公约主要有: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为代表的综合性公约;《捕鱼及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资源环境保护公约;《防止倾倒废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等各类污染源...
国际海洋法公约 一、定义 国际海洋法公约(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简称UNCLOS)是1982年12月10日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的一项国际法律文件,总共包含了320多项协议,其中涉及领海范围、沿海权和其他海洋权利等内容。 二、范围 国际海洋法公约定义了海洋权属、海洋正当使用、海洋安全、海洋经济管理和环境保护...
国际海洋法公约对海域的划分主要包括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公海。以下是具体的解释: 一、领海 领海是由一个国家确定其宽度的海域,从领海基线量起,宽度不应超过12海里。领海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沿海国对其享有完全的主权,包括对领海的上空、海床及底土的主权。 二、专属经济区 专属经济区是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