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价值论地位 国际价值论在马克思国际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内部经济关系的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离开劳动价值论,就不能科学地说明价值规律及其运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经济关系的本质联系。同样,马克思的国际经济理论,也应建立在国际价值论的基础上。从马克思的“六册计划”...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一学说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国际贸易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在理论上具...
我们认为,国际价值论在本质上属于劳动价值论在最高层次上的概括,它是劳动价值论在世界市场上的具体表现。马克思来不及写作完成的其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后三册”,即国际经济关系和世界市场的理论大厦,应该也只能建立在国际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把国际价值理论称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第二基石。 ...
二是,世界劳动的先验论是规避世界劳动形成的平均化问题,换句话讲,不再“执着”于讨论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自由化对国际价值实体形成的影响,而是直接将世界劳动作为先验存在的客体,以此转向国际价值量的决定研究。这以西德学派最为典型,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种方法:一为基数赋值法;二为加权平均法。基数赋值法是西德学派...
格雷厄姆国际价值论是美国经济学家F.D.格雷厄姆对相互需求说和马歇尔曲线的异议。它并不是实质性的,而是庸俗经济学范围内一种不同意见的争论。1923年,他在《国际价值论重估》一文中指出,相互需求说是根据两国规模相近或两种商品重要性也相似的假设进行论证的,故其结论没有普遍意义。 1948年又加以发挥,写成《...
西方国际价值理论,资本主义术语。西方国际价值理论,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以生产费用论和供求论对国际价值的解释。其代表是英国的J·S·米尔(又译穆勒)的相互需求说。这个学说后来经A·马歇尔、J·E·米德等人的补充和修饰,至今流传不衰。这是因为这一学说至今仍较适合资产阶级为自己的利益进行辩护的需要。在西方学术界...
在对马克思国际价值论的深入探讨中,我提出了不同于宇野派和木下教授的理论观点。我认为国际间的价值修正应理解为价值法则在国际间的贯彻,国际价值不应单纯看作是交换比率或国际价值关系,而是作为世界劳动这一社会实体的概念。世界劳动被定义为承担全球性和国际社会性再生产的劳动,它是国际分工体系的组成...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一方面, 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提供了实践条件;另一方面, 当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产品生产已经实现了全球化, 价值构成和形成过程也已经全球化, 而且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突破国界致使国别价值的概念弱化等, 又为继承和发展国际价值论提出了新问题。
马克思在继承和发展古典国际贸易学说科字内核的基础上,应田共价值论去考察世界市场、分析国际贸易的运作时,创立了“国际价值”的科学理论,为各国发展对外贸易奠定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国际价值理论指出: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商品的价值不取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