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统一全国的时代已经过去后,国语运动应运而生。这场运动是为了寻求全国人民的普通话,是一场民族主义运动。以前官话不是必须学的,但现在必须学白话文和普通话,这其实是一体两面的事情。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到“国语的文学和文学的国语”,这听起来很美,但对严肃看待文学的人来说,却是个问题。比如...
“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的疏离与结合.pdf,《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的疏离与结合 口李小平陈方竞 摘要:1917年2月成立的国语研究会明确提出以“白话文体”取代“文言”,与此同时,《新青年》发动了一 场“白话文运动”.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国语运动"与“ 白话文运动” 的疏离与结合口李小平陈方竞摘要:1917年2月成立的国语研究会明确提出以“ 白话文体” 取代“ 文言” ,与此同时,《新青年》发动了一场“ 白话文运动” .二者相一致有进化论历史观扣“ 言文一致” 要求,“ 国语运动” 立足于语言的...
"国语运动"立足于语言的"工具层面",《新青年》则主要从语言的"思想层面"出发,二者尚各行其事,两不搭界.改变这一疏离局面的,是身兼北大校长和国语研究会会长的蔡元培,而有1919年的"国语统一筹备会"的建立,"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遂呈双潮合一之观".1923年《新学制国语教科书》收入鲁迅的《故乡》,是二者...
国语运动应该包括国语统一和言文一致 (推行白话文 )两个方面.白话文运动按照其发展形态可以分为5个阶段 :幼年期,成年期,复古读经回潮期,正常发展期,飞跃期.白话文运动的发展始终受到社会上尊孔读经这一复古思潮的影响. 关键词: 语言文字;国语...
白话文与新文学的两难从提出以白话代文言,到国语的文学实践,白话文运动主要以新文学革命为中心,并共同参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白话文与新文学在内容和观念上发生着多重交集,难以截然分开。 它们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既推动了文学现代性和文章社会化的变革,也面临着两难处境。首先是“文学“从“文章“中独立出来,来自...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11.民国9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中小学采用国语(即白话文)课本。下列事件与此通令有关的是( ) A.国民革命 B.抗日救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D 反馈 收藏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主张;依据《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的内容,“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这对传播新所向、繁荣文学创作、推广国民教育,起了重要作用。故答案为:(1...
1920年,教育部下令在全国所有学校废止文言文教科书。自此以后,白话文教科书进入学校,实现了中文(汉语)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一致,使国语在全国各地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这主要得益于() A.辛亥革命提倡开办新式学堂B.护法运动中兴办新式学校 C.南京临时政府进行教育改革D.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新文化运动中,谁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结合此“法令”内容,指出这些主张对近代教育的作用。 答案(1)据材料“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近)于教育”并结合所学,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发展教育才能使中国创立新世界,要重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