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写作“囯”是从北齐时期开始的,表示“囗”中有“王”的意思。到了宋元以后,民间的文学作品中,“國”字往往写作“囯”,是一种民间俗体字。新中国成立后,把“國”正式简化为“国”,从“囗”从“玉”。此外,“國”还有一些异体字,比如“囻”“囶”“圀”等。相对而言,“国”是一个较为宏大而...
“国”的字形演变,说的是国家有疆界,需要防卫力量,在边界线上有战士守卫,国家才能安定,敌人才不敢进犯——对于古人而言,国就是需要用生命守护的那一片土地。 由己而家,由家而国,是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将个人、家庭与国家、天...
H5|解字“家”“国”“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几句简单的歌词,道尽家与国的联系。中国人重视家,忠于国,家国情怀自古便扎根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中国象形文字是表意的,每个文字都讲述着一个故事。今天,我们从“家、国”二字说起,感受中国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家,甲骨文字形...
本期尼山书院“解字说文”线上课程以“国”字为例,学习字体演变的过程,领略灿烂悠久的中国历史,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说文》中说:“邑,国也”。邑,就是国。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 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许慎在《说文解字》...
从囗从或。 古惑切(guó)。 ——《说文解字》 国 会意字 从囗(wéi),「囗」象征疆域领土 从或,「或」从戈以守之 表示以武力保卫土地 本义是邦国 徐灏《段笺注》:“邦谓之国,封疆之界谓之域。古但以或字为之。其后加囗为国,加土为域,而别为二字二义。...
从2025国考这道例题可以看出,在认真「拆分、解字」后,「类比推理」的难度并不高,前提是考生要准确掌握具体词语的含义。 「类比推理」是「需要动脑子,但不需要太动脑子」的题型,大部分看一眼就有大概思路,看两眼三眼就差不多能解出,不过大家不要掉以轻心,遇到不太确定的词语时,可以尝试将其拆解后仔细想想。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管子》 维系国家的存在,有四大纲领。失去一条,国家倾斜;失去两条,国家危险;失去三条,国家颠覆;四条全无,必然灭亡。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论语》 孔子说:“《雍》诗中说:'助祭的是诸侯,主祭的天子端庄恭敬。
“开放”,正是此行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从广西望向全国,由一域观全局。今年以来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行部署。45载风雨兼程再出发,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策划:杜尚泽 文案:徐行之 统筹:孙苗苗 制作:郑琦 设计:田兴洲 来源:学习大国工作室 (责编:王潇潇、岳弘彬)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 《道德经》 大国应该像大海一样居于百川的下游,这样天下民众就会归附于它。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论语》 所以君子不肯居于下流之地,以致天下的恶名都归集到他身上。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中庸》
【解字】西域36国中最强大的乌孙国,是如何神秘消失的? 在西域36国中,乌孙国是最强大的,几乎可以与北方的匈奴抗争。汉朝之所以能够将匈奴赶往异国他乡,与乌孙国的配合,也是分不开的。 然而,一个这么强大的国家,最后却神秘消失。 那么,乌孙国是怎么神秘消失的呢? 乌孙,是西域一个少数民族的名字,同时也是这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