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谚语,意思是国家虽然强大,经常发动战争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记备战必然危险。出处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凯,春蔸秋弥,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古今...
习近平2014年5月15日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指出:“中国的先人早就知道‘国虽大,好战必亡’。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积极开展对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对外侵略扩张;执着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人民日报》2014年5月16日,第2版) ①姜子牙(约前1156...
【释义】“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辩证地分析了战争与国家兴衰的关系:穷兵黩武的国家,即使再强大也必然导致灭亡;天下虽然承平日久,倘若没有战备,国家必然会处于危险之中。 【习语】“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中...
【典出】《司马法·仁本》:“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释义】国家虽然大,成天喜欢打仗,也会灭亡。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德国柏林科尔伯基金会做主题演讲时,引用了此句:“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中国历史上曾...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话出自穰苴的《司马法》,意思是国家虽然强大,但是喜欢无端挑起战争,那么国家必然灭亡;国虽大,好战必穷。天下即使和平安定,如果忘记战争的准备,必然会出现危机。 该书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无数战争的经验教训,认为自恃国力强大而频频发动战争,终究会自食苦果,而苟且偷安、...
国虽大,好战必亡。 国虽大,好战必亡,出自战国时期姜太公的《司马法·仁本》。意思是,纵然国家强大,如果乐兵好战、穷兵黩武,必将走向灭亡。这句话历代传颂,既是古代的治国警言,也传递着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文化基因。 纵观历史,依靠武力优势侵略别国、扩张势力,妄图称霸的国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华民族的血液...
中国文化,是中和的文化、是涵容的文化,实在不是称霸型的文化、进攻型的文化。“中”,表达着一种不扩张不过分的原则;“和”,体现着一种不好战不争霸的观念。因为从来都是以大国形象担当世界责任的中华文明深深懂得:“国虽大,好战必亡。” 此语出自古代兵书《司马法》,它提醒着很有可能会洋洋得意的大国民众:...
《百战奇略》好战篇原文为:夫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实不获已而用之。不可以国之大、民之众,尽锐征伐,争战不止,终至败亡,悔无所追。然兵犹火也,弗戢,将有自焚之患;黩武穷兵,祸不旋踵。法(《司马法·仁本第一》)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好战篇认为,兵器是凶器,战争是违背德治...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易》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夫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昔吴王夫差好战而亡,徐偃王无武亦灭。故明王之制国也,上不玩兵,下不废武。《易》曰:“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说苑》 参考译文: 《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