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主义是在清末政局动荡不安、革命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出现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一种社会思潮。 1905年“国学保存会”的成立以及《国粹学报》创刊是这股国粹主义思潮出现的标志。国粹兴起 1905年“国学保存会”的成立以及《国粹学报》创刊是这股国粹主义思潮出现的标志。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国粹派是指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主张尊经崇古、保存国粹的一个文化流派或思想倾向。以下是对国粹派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背景 国粹派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性,认为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根基,应该得到尊重和传承。这一思想流派主要兴起于清末民初时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传统社会...
国粹派名词解释 国粹派名词解释 国粹派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一种复古主义派别。“国粹”原意为本国文化的精华。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打倒“孔家店”。封建守旧派和复古派极力把封建的落后的文化和道德说成是应该保存的“国粹”,故被称“国粹派”。
国粹派的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黄侃,邓实等。晚清国粹派是晚清时期所形成的一个思想文化学派,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影响的政治文化派别。晚清国粹派以国学促进会的成立和《国粹学报》的刊行作为标志。专门的组织是国学保存会,专门的学术阵地是《国粹学报》,有周密的管理制度,组织编写《国学...
《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是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内容简介 作者这本书共分八部分,内容涉及国粹派和国粹思想的兴起,国粹派的文化观,国粹派的经学思想、史学思想、伦理思想,国粹思潮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等等。看到前三章,在前言中,作者认为晚清兴起的国粹派看到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的一致性,相信...
《晚清国粹派》是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郑师渠。内容简介 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一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于1983年开始博士学位授予工作。17年来,先后有...
“国粹”原指发源于中国、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独特内涵的精华。国粹派认为中国陷入民族危机的根源是文化危机,应该重点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解救办法。该派学人仿效欧洲的文艺复兴,试图在中国进行一次“古学复兴”活动,在积极鼓吹排满革命的同时,提倡保存国粹、“存学救国”,目的是既能够适应反...
(2分)20世纪初期,中国产生了国粹派,他们倡导古学复兴是以文艺复兴为蓝本的,提倡国粹的目的有二:一是 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鼓吹排满光复;二是从中国古代的“良法美意”中寻找某些可以克服资 本主义弊端的对策,反对醉心欧化。可见,国粹派( )
国粹派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队伍中的一个派别,带有一定的新儒学性质。1905年2月,国学保存会的成立是其出现的最重要标志。 国粹派成员多为具有传统学术根底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要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邓实、刘师培、黄节、黄侃、马叙伦等人。主要发行《国粹学报》和《政艺通报》两种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