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三不祥》的文言文翻译是:“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却不委以信任,是三不祥。”这段文言文的意思是,如果一个国家有贤德之人,但国君却不了解他,这是一种不祥;了解了却不任用他,这是第二种不祥;任用了却不信任他,这是第三种不祥。这里的“不祥”指的...
第三种不祥:“用而不任”。即使统治者将贤才任用到了某个职位上,但却没有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权力去施展才华。这种做法会挫伤贤才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导致他们离开国家,从而进一步削弱国家的实力。 四、典故启示 《国有三不祥》这则典故告诉我们,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识别、任用和信任贤才的智慧和能力。只有这样...
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选自《晏子春秋》)[注]①是:这件(事)。②如:去,到。[微言大义]本文通过齐景公和晏子的对话,...
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字词解释:“对”指回答;“是”指代前面所说的上山见虎、下泽见蛇这件事;“与”参与,这里指在其中。翻译: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种不吉利的情况,这些(上山见虎、下泽见蛇)都不在其中。”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字词...
《国有三不祥》原文及译文 《国有三不祥》原文及翻译 晏子春秋 原文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①见蛇。归,召晏子而②问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③所谓④不祥也?”晏子对⑤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⑥。夫⑦有贤而⑧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⑨,三不祥也...
百度试题 题目晏子提出的“国有三不祥”具体是指什么?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夫有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 反馈 收藏
国有三不祥,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晏子·春秋》【大意】国家有三不祥,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却不委以信任,是三不祥。才固难矣,犹时时有之;而惜才者则千古未见其人焉。——明·李贽《寄答京友》【...
晏子回答:“国家有三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任用他,是二不祥;即使任用了却不信任他,是三不祥。所说的国家不祥,是指像这样一些问题。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下沼泽遇见蛇,沼泽是蛇的窝。到虎穴去就见到了虎,到蛇窝去就见到了蛇,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 ...
国有三不祥的文言文翻译《国有三不祥》全面解析 一、原文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 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