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在一众大臣的拥立下,逼迫魏帝曹髦禅位,正式建国,该国号为晋,定都洛阳,自此西晋建立。公元280年,西晋大军横渡长江,一举消灭了盘踞在江东地区的吴国,正式一统华夏。但好景不长,司马炎死后,其子司马衷继位。史书记载,司马衷是个智商稍有欠缺的“傻子”,这便让一众宗室夺权之...
晋国实力强,加上晋文公的美誉度加持,“晋”这个国号比较受欢迎。开国帝王定国号,和自己的出生地、历史渊源有直接关系。刘邦建汉、王莽建新、曹操建魏都是如此,不是说“晋”国号不好,而是他们没有理由用晋为国号。在魏之后,适合用晋为国号的王朝出现了,就是司马懿及其子孙建立的晋王朝。公元249年,司马懿...
公元936年,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对此,在笔者看来,燕云十六州的丢失,无疑是一件影响极为深远的事件。直到明朝初期,朱元璋这才收回了这一兵家必争之地。后晋建立后不久,就攻入洛阳,灭后唐。当...
本来司马昭能够称帝的,结果在公元265年八月,55岁的司马昭一命呜呼了,之后就是司马炎开始表演。“晋”这个字在汉代《说文解字》的解释为“晋,进也,日出万物进”,也就是说晋是在太阳出来之后,万物茁壮成长的意思。“晋”作为一个象征着万物成长,有着美好寓意和正能量的国号,司马氏选择这个字作为国号。也是...
因此,“晋”这个国号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国号的选定,往往与开国帝王的出生地及深厚的历史渊源紧密相连。以刘邦、王莽、曹操等人为例,他们在建立王朝时,都基于自身的特殊背景来命名。然而,“晋”这一国号并非不具吸引力,而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尚未成熟。直到司马懿及其子孙崛起,晋王朝的建立才使得“晋”这一国号名...
是巧合还是报复?凡是将国号定为“晋”的,必会被刘姓人所灭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一个悬念般的命题始终激起波澜——是巧合还是必然的报复?凡是将国号定为“晋”的国家,似乎都命中注定要被刘姓人所灭灭。这一神秘的历史规律,就像是一条隐秘的红线,穿梭在历史的长廊中,每每在关键时刻神秘地出现,给历史增添...
许多著名的君主都以晋为国号,例如隋炀帝杨广、唐高宗李治、周世宗柴荣、宋太宗赵光义和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而拥有以晋为国号的国家,也都是当时的强国,综合实力排名前列。然而,当我们翻阅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时,会发现齐、郑、陈、秦、卫、楚等重要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风》,但晋国却没有。这究竟是...
对于晋国这一封国,名义是曹魏皇帝曹髦所赐,实际上当时曹髦已经是傀儡皇帝,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如果没有司马昭的默许,自然不会用“晋”来作为自己封国的国号了。至于司马昭为何选择用“晋”作为国号,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二 一方面,这是司马昭、司马师、司马懿的出生地,在春秋时期确实属于晋国的疆域...
从这就可以看出,在司马昭时期,就已经采用了“晋”为国号。这个晋朝与春秋时期的晋国,还是有些渊源的。一、司马炎的祖先,原本是在周王室为官,后来就跑到了晋国,司马氏世典周史记载:“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司马氏去了晋国之后,又分为了几支,分别去了卫国、赵国、秦国,而留在晋国的那一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