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的文章也指出,“畅通国内大循环,就其主要方面来说,是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可以说,扩大内需是促进内循环的重要方向。在这方面,中国拥有特殊的优势和潜力。从市场规模来看,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拥有全球最广阔的内需市场。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
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大国经济、强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依托国内大循环增强内生动力和可靠性,通过国际循环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这是大国经济、强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抉择。(一)只有...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大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着眼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章政教授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就如何理解国内经济循环的本质、国内大循环的理论依据、内循环不畅的...
11月30日清晨,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与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共6名航天员在太空“胜利会师”;12月2日晚,神舟十四号乘组与神舟十五号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完成了中国航天历史首次在轨交接,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中国空间站是国家太空实验室,支持开展更大规...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去年全国两会首次公开亮相的两个“循环”,构成了中国致力形成的新发展格局,也是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现代化所选择的关键路径。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指导思想,也是一个战略导向。 “大循环”“双循环”,各有侧重,相互促进,较...
有一些人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简单地解决我们目前遇到的外需不足的问题,要通过出口转内销等方式来实现,因此双循环就是我们在国际产业链上要脱钩。这个说法也是十分错误的。虽然在我们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完善过程中,需要应对目前国际大循环动力不足、外需下降、外部环境风险急剧上扬的情况,安全问题成为政府需要...
2020年下半年投资展望:紧抓“国内大循环”主线,坚定拥抱核心资产 西部证券认为:随着国内、海外疫情管控效果的分化,将有望进一步驱动国内旅游消费的回流和复苏。免税、演艺、酒店、人服等行业有望加速复苏进程。1.免税:受益于消费回流叠加主动打折促销,海南离岛免税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大幅下滑后...
人民日报社评选2023国内十大新闻,回望2023年,迎接2024年。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奋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
原文链接:加快“国内大循环”,关键在“补短板” 陈理:要小康,更要全面小康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借用“小康”这个概念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