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对固体试样为了使所采取的试样具有代表性,在取样时要根据堆放情况,从不同的部位和深度选取多个取样点,采取的份数越多越有代表性。但是,取量过大处理反而麻烦,采集试样的量一般按下面经验公式计算:Q=Kd2制备:粗样经粉碎、过筛、混合和缩分四个阶段,才能制备成分析试样。其具体过程如下:固体试样经机械粉碎、研...
对固体试样的要求有:1) 制得的晶片必须无裂痕,局部无发白现象,如同玻璃般完全透明,否则应重 新制作;晶体局部发白表示压制的晶片厚薄不匀,晶片模糊表示晶体吸潮;2) 混合物中试样的量要适中(配比:1〜2mg样品加100〜200mg干燥KBr)若试样的量太多会使峰的精细结构消失,太少则出峰不明显。3) 要在红外灯下...
方法/步骤 1 根据样品大小和形状确定采样量:通常情况下,采样量应该足够代表整个样品的特征。对于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样品,采样量的计算方法也不同。例如,对于均匀、较小的颗粒样品,可以根据体积或重量来计算采样量;对于大型、异形样品,则可以按比例确定采样量。2 确定采样位置:为了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应在整个样品...
制备步骤: 粗样要经过粉碎、过筛、混合和缩分四个阶段才能成为分析试样。 先将固体试样机械粉碎、研磨成细小颗粒,再过筛。注意,不能过筛的大颗粒不能随意弃去,应继续粉碎,直至全部通过筛子。 用手铲将其混匀。缩分是为了减少试样量,同时保证试样不失去代表性。最常用的缩分方法是四分法,即将试样堆成锥形,分为四等...
固体平均试样的采集和制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采集:为了确保试样的代表性,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选择多个取样点。取样点的数量应足够以提高试样的代表性。2. 制备:试样的制备包括粗样的粉碎、过筛、混合和缩分四个阶段。首先,通过机械粉碎和研磨将固体试样处理成细小颗粒。然后,使用规定的分样...
(1)若试样为固体,可用两种方法来检验: ①取少量固体放入坩埚中,加入固态碱进行研磨,若闻到氨味,说明样品中含有NH4+ ②取少量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加热,将 靠近试管口,试纸 ,说明样品中含有NH4+; (2)若试样为液体,可取少量液体注入试管中,再加入碱液,微热,然后用 或 ...
固体试样制备的四个基本步骤如下:1. 溶解:将固体试样加入适当的溶剂中,加热或搅拌以促进溶解,确保试样完全溶解。2. 结晶:将溶解后的溶液缓慢冷却或蒸发溶剂,使溶质逐渐析出形成晶体。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来优化结晶过程。3. 过滤:将结晶后的固体与溶液分离。通常使用漏斗、滤纸等过滤器材,...
将10.96g固体试样Na2CO3▪xNaHCO3分成两等份,一份充分加热至恒重,固体质量减小1.24g。另一份溶于水逐滴滴入1.0mol/L的稀盐酸,当滴加至VmL盐酸时,产生的气体体积恰好达到最大值。求: (1)该试样的x为 ; (2)V= mL。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2 (2)80 (1)小问详解: 固体试样成分为Na2...
固体试样的分解 第二章固体试样的分解 分解试样的目的 ——将固体试样处理成溶液,或将组成复杂的试样处理成简单、便于分离和测定的形式,为各组分的分析操作创造最佳条件。§2-1概述 湿法分解法干法分解法 一、湿法分解法 湿法分解法:是将试样与溶剂相互作用,样品中待测组分转变为可供分析测定的离子或分子存在于...
在固体试样中测定总有机碳(TOC)时,首先需要将试样在高温下完全燃烧,确保有机物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CO2)。这一过程通常在高温炉中进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2随后被吸收剂吸收。常用的吸收剂包括碱石灰、氧化铜等,它们能够有效地捕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2。吸收后的CO2需要经过精确的称量,以确定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