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时期,这个时期固体力学的发展有两个特征:一是有限元法和电子计算机在固体力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二是近二三十年出现了两个新的分支——断裂力学和复合材料力学。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问世的。M.J.特纳等人于1956年提出有限元法的概念后,有限元法发展很快,在固体力学中大量应用,解决了很多复杂...
根据先进结构及重大工程要求,综合利用固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和数据资料,探讨计算方法和数值仿真技术,分析和设计安全经济而优化的选材方案和结构形式,研究无损检测的理论和技术,并对老龄结构和工程(如飞机、建筑、桥梁、压力容器)的安全性提供评估和监测方法及规程,这里还包括基于检...
固体力学可以利用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应力的概念旨在定义重要的材料特性,如弹性、延展性、韧性、硬度和强度。当外力作用于材料体时,会影响材料的截面或几何特性。 在固体力学中,外力的成因可能因条件服务、工作环境、与其他材料/元素的接触、受压流体、重力或惯性力而异。这些外部作用力或施加的内力产生了应力的...
弹性力学(Elasticity)是固体力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材料在受到较小应力时的弹性行为。在固体力学中,弹性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子领域,它探究材料在外部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以及材料的弹性性质,如弹性模量、泊松比等。想要学好弹性力学需要有良好的材料力学基础,熟悉应力应变之间的联系,了解材料在受到压(co...
固体可以是晶体、非晶体、复合材料或生物组织等。固体力学主要关注的是固体在受力状态下的行为,包括变形、断裂、损伤等。 2. 弹性力学基础 弹性力学是研究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等的学科。当外力撤去后,弹性体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胡克定律、弹性模量等。 3. 材料力学 材料...
固体力学 (Solid mechanics),是连续介质力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固体材料的行为,特别是其在力、温度变化、相变和其他外部或内部因素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 固体力学是民用、航空航天、核、生物医学、机械工程、地质学以及许多物理学分支(例如材料科学)的基础。它在许多...
固体力学的发展时期始于17世纪,经历了从基本概念的形成到解决特殊问题,再到建立一般理论、原理、方法和数学方程,最后探讨复杂问题的四个阶段。以下是具体的解释:基本概念的形成阶段:这是固体力学理论发展的起点,科学家们对力、质量、位移等基本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并将这些概念应用于理论研究中,为...
2025年固体力学考研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力学基础知识:包括向量、张量、坐标变换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弹性力学:包括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应力函数法、能量方法等。 塑性力学:包括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塑性力学基本方程、屈服准则、塑性流动规律等。
固体力学发展简史如下:起源与初期发展:1638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次提出梁的强度计算公式,标志着材料力学的开端。1678年:英国科学家R.胡克提出“力与变形成正比”的定律,即胡克定律,建立了弹性变形的概念。弹性力学理论的发展: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学者们研究了弹性杆的挠度曲线、侧向振动和受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