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正月十四日上午,固义村都会举行迎神仪式,将“白眉三郎”的神像迎到前街的小庙中。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明朝中叶,一位固义人到蔚县做生意,看到了当地类似于“打黄鬼”的街头哑剧,于是学会了回来,经过改编移植,固义就有了“打黄鬼”的活动。这样算来,固义的“打黄鬼”至少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固义村位于邯郸市西南55公里,是太行山区一个古老的村庄。现有700多户人家,2700多口人。村里人多数务农,也有些人在外开矿、开煤窑或做工、经商。第一感觉,村庄蛮有味道,民居建筑,风格古朴。古老的街巷石板铺就,村内有两条东西方向的街道,其中的前街曾是古代勾连山东、河北和山西的大道,石板上留着车辙和马蹄的印...
固义傩戏属于河北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武安市冶陶镇固义村的傩戏是从古代傩祭、傩乐、傩舞和驱邪习俗发展而来。是远古、中古、近古傩文化的精髓,种类繁多,特色各异。依社会功能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求佑祛邪,驱瘟逐疫;二是祈天祈地,风调雨顺;三是尊老爱幼,奉公守 法。傩戏特点 傩戏的特色之一...
固义傩戏是将祭祀、对戏、赛戏和多种民间艺术形式集于一体的大型社火活动,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个复合体。赛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固义赛戏,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掌竹的引领下,把剧目搬上了戏台,以戏台为表演的全部空间。掌竹起到指挥、介绍人物、陈述剧情的作用。各角色均在掌竹的引领下,开场、表演、退场。
衣冠简朴古风存的固义村,至今还保存着远古春秋千年祭祀的礼仪“傩戏社火”,村民口中的捉黄鬼、大抽肠。傩祭,据考证是远古春秋雩祭、腊祭三大祭祀之一。固义傩戏据说是明朝年间,从山西上党地区传入,发展成将傩祭、队戏(面具戏)赛戏和花车、旱船、龙灯、狮子舞、武术、霸王鞭、秧歌等多种民间艺术集于一体的大型社...
河北省武安市固义村古老的大型社火傩戏《捉黄鬼》其古老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恢弘的气势、上千人的演出,场面宏大、气氛热烈、令人惊心动魄,来吧!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中国傩戏之乡固义会让你看到最激动人心的一场表演,你看过一次,还会想看第二次#元宵佳节 - 心意随风于20
固义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冶陶镇东南2.5公里处,距邯郸市西南55公里,村庄北就龙虎河、南有南河,村南隔河便是鹊娥山。固义村在华北平原的最西部,与太行山隔水相望,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汉族聚居村落。全村700多户人家,2700多口人。固义村至今还保留着傩戏的传统,傩戏演出是典型的北方傩戏,...
大鬼二鬼拿起手中的桃木剑,对着黄鬼几下便将其打败。黄鬼被打败后,押送到阎王爷哪里,听从阎王爷的审判,最后押送刑场,扒皮抽筋固义的捉黄鬼传说,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远大的目标 粉丝1.5万获赞32.4万 热榜推荐 那个很会穿搭的时髦小姨回家过年啦🧨 #时髦穿出乙巳年#抖音风格实验...
固义傩戏以其独特的面具艺术而闻名,据传最初的面具是由树皮雕刻而成,如今多采用纸糊工艺。表演者在演出时身着熊皮,头戴面具和饰冠,手持戈盾,扮演“方相”角色,他们以12人为一组,朱发画衣,手持长鞭,挥舞时伴随鼓乐声,高喊驱邪之名,称为“十二舞神”。固义的傩戏形式多样,分为舞台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