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告诉我们,皈依后应行四法行,即“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通过这些相应的修习,才能完成皈依的究竟意义。 一、亲近善知识 皈依,虽是皈投十方三世一切佛宝、法宝、僧宝,但在修行实践中,还须落实于具体的善知识。皈依之后,须选择如法生活,具备佛子威仪,了知戒律的开遮持犯;还...
皈依后应行四法行 皈依后应⾏四法⾏ 皈依后应⾏四法⾏,即“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 判断选择善知识的标准,经典中有⼗点标准,导师提出最底线的三条标准,具⾜戒⾏、正见和悲⼼。遇到善知识,若不善于依⽌,即使相遇,也可能错失良机。反之,若能与善知识结下...
略谈闻熏与四法行 略谈闻熏与四法⾏ 略谈闻熏与四法⾏ 周贵华 四法⾏,即亲近善⼠、正闻熏习、如理作意(如理思维)、法随法⾏,简称师、闻、思、修,在解脱道中为⼊流之⾏,即证⼊初果的学修之正⾏,⽽在菩提道中是证⼊初地之正⾏。四法⾏本为佛教的基本法⽬,但在近世...
修佛法!布施,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语,不饮酒)忍辱,有大功德。可让下一生利乐。 没有永不堕恶道的方法,除了出离三界,即:修... 修行人勤修四法,可永不堕恶道.何为法 修佛法!布施,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语,不饮酒)忍辱,有大功德。可让下一生利乐。 没有永不堕恶道的方法,除了出离...
4、心理测验法:是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 5、个案法 : 是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原因的方法。活动产品分析法 第四节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
在《瑜伽师地论》中,告诉我们皈依后有四种正行: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如果能够成就这四种正行才称为皈依。 亲近善士 首先是亲近善士,也就是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是我们得度的最初因缘,《六祖坛经》也说道,“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而能发起故”。因此我们学习佛法离不开善知识。善知识有三种...
【凌波四法 五行套打..先说暴论:随着神速上限提升,现版本【健步如飞+隔山打牛/百步穿杨符石】完全值得更换为【五行钟灵石+回眸一笑符石】大概是2020年玩魔王的时候,魔王还有20%爆伤经脉。当时依靠烈火燎原+回眸一笑叠加神烟
达摩祖师<四行观>四、称法行 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
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今夫脉浮大虚者,是脾气之外绝,去胃外归阳明也。夫二火不胜三水,是以脉乱而无常也。四肢解惰,此脾精之不行也。喘咳者,是水气并阳明也。血泄者,脉急血无所行也。若夫以为伤肺者,由失以狂也。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夫伤肺者,脾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