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四库学”“四库总目学”“四库区域文化学”等概念相继提出,并出现了大批研究成果。1982年,台湾故宫博物院昌彼得在《景印四库全书的意义》一文中,率先提出“四库学”这一概念。几乎与此同时,台湾东吴大学刘兆佑《民国时期的四库学》一文,则在论文题目中...
四库体系,是中国古代典籍按照经史子集顺序排列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经史子集四部系统组成的一个新系统。 当然,四库这个体系并不会妨碍“四库学”的深广度。因为书籍是知识的储藏库,而四库体系也就基本上含纳了中国古典时期的知识,“四库学”也就是中国知识学。因此,有了这个体系的中国古典文化,秩序性、...
虽然因《四库全书》研究而有“四库学”概念,但就清高宗对其命名宗旨、对它的研究现状而言,其研究范围并不仅限于《四库全书》本身。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四库学”既专精于以《四库全书》为本之研究,又超越了它本身,研究范围可达至经史子集所有文献,广涉中国各种古典学问、技艺,并兼及外来学术。 故而,我们的“四库...
《四库学》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连续性出版物。本书系第一辑,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四库学探析、《四库全书》与世界记忆遗产、全球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及其研究、《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四库全书》的编纂与整理,具体内容涉及《四库全书总目》与中华学术体系的构建、“四库学”研究的当代价值、...
《四库学》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连续性出版物。本书系第一辑,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四库学探析、《四库全书》与世界记忆遗产、全球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及其研究、《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四库全书》的编纂与整理,具体内容涉及《四库全书总目》与中华学术体系的构建、“四库学”研究的当代价值...
关于《四库全书》与“四库学”建设 的若干思考* 陈晓华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四库全书》以其基本上囊括中国18世纪及以前要籍,记忆中国18世纪及以前文化,传承之功莫大焉。对它的研究,自其成书以来,就后先相继,成果丰盛,成就斐然。到20世纪80年代,因台湾地区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则有“四库学”...
由此,四库及其体系发展到顶峰,进入全盛阶段,清代“四库热”也因之而兴。同时,也表明这个时期,有关四库论作足以支撑起一门学问,但因为理论的不系统,所以只能是近源,肇始者自然是《四库全书》之名的确立。一则因为四库学首次出现,是以《四库全书》之学的面目示人的,所以《四库全书》是四库学最重要的核心文献,它...
陈晓华,重庆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四库文化研究分会会长、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客座教授(2013.8.22—2014.1.22)、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四库学》集刊主编、《中国四库学》编委。曾在维也纳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访学,主要从事四库学教学科研及推广普及工作。曾主持国家社科...
的民族历史记忆与世界记忆遗产、《四库全书》的世界记忆遗产特质、四库分类的知识谱系、《四库全书总目·诗类提要》与当代诗经研究、日本的四库学研究、四库提要辨证、四库著录陈师道著作杂议、《四库全书》风水学价值、书画修复常识、文澜阁《四库全书》研究文献目录等方面,为四库学增添了新内容,是研究四库学的重要参考。
《四库全书》纂修是清代著名的政治文化工程,如何构建新时代“四库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将清代学术、政治文化研究推向新高度,需要学界共同思考和努力。主旨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黄爱平系统梳理了清前期官修经解与经学研究的具体情况,深入解析了清廷官方经学体系构建的背景及其过程,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政治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