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腺瘤治疗 本病可以治愈,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肿块,术后预后良好,较少复发,恶变率低。 治疗目标 嗜酸性腺瘤的治疗目标为切除肿块及腮腺或部分腮腺,达到治愈。 药物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当出现感染时可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或手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选用头孢类或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
嗜酸性腺瘤(oxyphilic adenoma))又称嗜酸细胞腺瘤(oxyphil cell adenoma或大嗜酸粒细胞瘤(oncocytoma),是由细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的大细胞,即大嗜酸粒细胞组成的单形性腺瘤。现国内通译为嗜酸粒细胞腺瘤。前一名称是Jaffe(1932)最早应用,后者则是1949年Meza-Chavez所提出。嗜酸粒细胞的特点是大的上皮细胞包含有明显的...
嗜酸性腺瘤症状 临床表现 嗜酸性腺瘤主要发生于腮腺,占腮腺肿瘤的1%以下,多为单侧发生,个别病例也可发生于双侧。有时也可见于颌下腺、腭腺、颊腺等。常发生于老年女性,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80%发生于50~60岁。 嗜酸性腺瘤为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肿瘤体积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5cm,生长缓慢,病人无任何不适。
病情分析:甲状腺嗜酸性腺瘤是一种通常良性的甲状腺结节,其特征是由大量嗜酸性细胞组成。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腺瘤并不影响甲状腺功能,但在少数病例中可能会引起局部症状或变为恶性。 1.发生率:甲状腺嗜酸性腺瘤较为罕见,占所有甲状腺肿瘤的比例很小,大约为3%到5%。这些瘤体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女性。 2.特点:腺瘤主要由嗜...
嗜酸性腺瘤是一种少见的涎腺良性肿瘤。 嗜酸性腺瘤主要发生于腮腺,也可见于下颌下腺等部位。其临床表现通常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在组织学上,肿瘤细胞主要为大而呈圆形或多边形的嗜酸性粒细胞,细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这些细胞排列成实性、小梁状或腺泡样结构。嗜酸性腺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等因...
涎腺病理——嗜酸性腺瘤 嗜酸性腺瘤 嗜酸性腺瘤是由胞浆内含大量特征鲜明的嗜伊红颗粒的上皮细胞(大嗜酸粒细胞)构成的涎腺良性肿瘤。又称大嗜酸粒细胞腺瘤、大嗜酸粒细胞瘤。 临床表现: 为少见的涎腺肿瘤,最常见于50~80岁,平均年龄为58岁。无性别分布差异。与辐射等因素有关。主要发生于大涎腺,其中84%发生于...
嗜酸性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发生在唾液腺或其他腺体组织中,细胞内含有大量嗜酸性颗粒。常见于口腔、颌面部和颈部,一般无症状,偶尔会引起局部肿胀或疼痛。 中文名: 嗜酸性腺瘤 英文名: Acidophil adenoma 相关科室: 消化内科、肝病科、肝胆外科、肝病内科、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肿瘤康复科 相关手术: 嗜酸性腺瘤切...
摘要:陈阿姨因尿频、尿急、尿痛来门诊就诊,我们为陈阿姨安排了增强CT,结果表示肾部有肿物,我们对陈阿姨进行了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嗜酸性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治愈率和存活率都较高,虽然复发率较低,但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查,最近一次的复查,未见复发。 基本信息 女,65岁 疾病类型 嗜酸性腺瘤 就诊医院 ...
嗜酸性腺瘤的发生目前主要认为来源于导管上皮细胞或导管肌上皮细胞。鉴于该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人,故考虑可能为老年现象。本病虽为良性疾病,但正因为患者一般发病年龄较大,可能有“恐癌”心理,应注意和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及时纾解安慰。本病预后好,无需过度恐慌。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