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性、非细胞病变的DNA病毒,因其能够引起持续性感染而闻名,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BV具有独特能力,能够逃避宿主固有免疫系统的检测,因此在调节急性感染的消退过程中,适应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占据了中心地位。尤其是CD8+T细胞,通过产生抗病毒细胞因子和清除感染的肝细胞,在病毒清...
具有明显嗜肝性的DNA病毒为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答案: B 分析: 答案:B 解析:考点:病毒的结构。[解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其他的都是RNA病毒。©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通常是指肝硬化晚期合并出现腹水、消化道的出血、脂肪性腹膜炎、感染等症状。失代偿期的特征性表现就是腹水,患者出现腹水时一般可以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时,可能出现下肢浮肿、腹胀、乏力、黄疸等症状。在医生指导下患者除了抗病毒治疗,还要进行保肝、护肝等治疗,以及针对并发...
因为当嗜肝性病毒感染人体后,首先出现病毒感染的前驱期全身症状,人体内脏器所有黏膜组织迅即炎症反应,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及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功能失常。继而导致肝细胞炎症水肿,肝脏肿大和肝机能损害。由于感染后症状轻微,一般引不起患者及医者重视,往往急性发病时难于及时就诊。
嗜肝病毒的泛嗜性及意义 封萍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年(卷),期】1993(016)003 【摘要】嗜肝病毒的泛嗜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着重对近年来在此问题上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乙型肝炎发病机理及临床诊治等问题的意义进行了介绍。 【总页数】2页(P101-102) 【作者】封萍 【...
尽管大部分感染仅导致轻微肝损伤,但部分病毒如HHV-6、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在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中易引发急性肝衰竭,需高度警惕。在近日召开的2024年第一届金陵肝病会议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京杭教授做了关于“发热合并肝损害”的主题报告,从病原学特征、临床表现与诊断等方面,对非嗜肝病毒性肝炎进行了系统介绍...
《肝富集转录因子在乙肝病毒嗜肝性机理中的作用研究》是依托四川大学,由赵连三担任项目负责人的面上项目。项目摘要 研究肝富转录因子HNF1 HNF3 HNF4和RXR/PPAR是否通过对乙肝病毒因Cp启动子的结合调控HBV3.5kb mRNA的转录,民实现HBV表达的肝特异性。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澄清乙型肝炎的发机理,并为造反抗HBV药物...
俄罗斯联邦和美国就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缔结一项新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将对裁军努力作出重大贡献,同时铭记这种削减同全球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部署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The conclusion of a new legally binding treaty betwee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further reduction and...
问题分析:转氨酶增高说明肝脏是有一定损害的,对于乙型肝病毒性肝炎容易引起了肝脏损害,常容易出现了肝区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了正常的生活。降低转氨酶对乙型肝病毒性肝炎治疗有一定帮助的。意见建议:需去医院做个乙肝病毒DNA含量检查,来明确疾病的严重程度,需针对性使用合适的药物如恩替卡韦分散片、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