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喜悦和愤怒,是道的偏离;忧愁和悲痛,是德的丧失;喜欢和厌恶,是心灵的过错;无穷的嗜欲,是天性的牵累。 文字:《淮南子》图片:千库网 弘化社 印祖于1931年始创,为践行祖师圆满慈善精神,2013年5月成立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致力于开展送书、护生、助学、赈灾、济贫...
有些大悲,大悲得抑郁症,要跳楼,要吃老鼠药了,这些都是伤害我们性情的,所以叫做“德之邪”。 “喜怒者,道之过。”有人被吹捧,云里雾里的欢喜;如果谁在骂我,批评我,揭发我,指责我一无是处,脾气就上来了,发怒了,这是“道之过”。你因此修为就上不去,也有伤于我们生命的自然之道。在自然界里边,马有什么...
《庄子》言:“悲乐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过也。好恶者,德之失也。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 在有悲乐、喜怒、好恶、贪嗔等情绪时,气血会动荡,会有感受存在,在气血、感受上有对待的知见,会影响本性的自然运作,使本性受到损伤。如我们厌恶的心一起,心头会发...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的意思为:悲哀和欢乐乃是背离德行的邪妄,喜悦和愤怒乃是违反大道的罪过,喜好和憎恶乃是忘却真性的过失。原文出自《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庄子》 大意:如果情绪上放纵自己悲伤或快乐,那么自身的德行就会不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那么就无法体悟大道;如...
《庄子》悲乐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过也;好恶者,德之失也。#国学文化 #每天学习一点点 #读书 #人生哲理 #庄子 - 文学经典于20241217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9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刻意篇”:1.悲乐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过也; 好恶者,德之失也;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 无所于忤(wǔ),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无所于逆,粹(cuì)之至也 悲乐者,德之邪也:悲哀和欢乐,是违背自然天性的。喜怒者,道之过也:喜爱和...
“喜怒者有性所不能无,常起于褊量,而止于弘识,” --- 喜形于色的人常常是因为本性无法自制而已,常常起源于气量太小,而后随着知识学识的提高渐渐有所减弱,最后消失。“然喜过则不重,怒过则不威,能以恬漠为体,宽愉为器者,美矣!”--- 然而听到别人指责能够变得很高兴,这种往往比较难...
《庄子·刻意》:“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出处 译文 悲痛与欢乐,是背离德行的邪妄;喜悦与愤怒,是违反大道的罪过;喜好和憎恶,是忘却真心的失误。 说明 《庄子·刻意》以篇首两字作为篇名,“刻意”的意思就是磨砺自己的心志。本篇内容是讨论修养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修养要求,只有“...
这是教人修心养性的,如果情绪上放纵自己悲伤或快乐,那么自身的德行就会不正;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喜怒,就无法追寻大道;如果心存好恶,那么最原始的心性就会缺失。对道和德的理解可以参照 《道德经》。这里的控制是要在内心,不是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