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是A.仁
1.孔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是A仁B.礼C.德治D.中庸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等...
中庸-1.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白话文:喜欢、愤怒、悲哀、快乐等各种情感没有向外表露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并且合乎法度,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所在,“和”是最普遍通行的准则。达到“...
刘先银经典名著点说对《林风悠悠-38.齐物论---心态情态》发表的评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澄问:“喜、怒、哀、乐之‘中’、‘和’,其全体常人固不能有。如一件小事当喜怒者,平时无有喜怒之心,至其临时,亦能‘中节’,亦可谓之‘中’、‘和’乎?” 先生曰:“在一时之事,固亦可谓之‘中’、‘和’,然未可谓之‘大本’、‘达道’①。人性皆善,‘中’、‘和’是人人原有的,岂可谓无?但常...
中的本身并非喜怒哀乐而是指对喜怒哀乐的持中状态就是说对喜怒哀乐等情欲要有一个适中的度的控制过度的喜不叫喜过度的乐也不结果一 题目 中庸,中和意思相同吗?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为什么此处解释的是和,却不是庸?中庸和中和的关系是...
下列表述中哪些属于儒家的“中庸”美学原则?A、孔子在《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B、《艺概》论诗“质而文,直而婉,雅之善也”,评《国策》“沈而快”、“雄而隽”,认为古赋“调拗而谐,采淡而丽,情隐而...
喜欢 暂无粉丝 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思是,生命中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达到了平衡,没有一种情绪会过度,喜者不会大喜,悲者不会大悲,哀者不会大哀,乐者不会大乐,精神世界非常和谐。假如大喜大悲、大哀大乐,就不是中庸之道了。所谓中庸,就是七情处于和谐状态。这是子思的观点,孔子...
作者: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