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舌论的核心观点是,一个自由民主社会需要拥有自由和独立的媒体来履行其社会责任。而喉舌则指的是傀儡或代言人的意思,媒体在这一理论中被视为公众的代言人,是捍卫公共利益和社会权益的倡导者。 喉舌论主张,媒体应当作为第四权力的监督者,起到监督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的作用。媒体在揭露政府过错、监督政策实施、披露...
1942年4月1日延安时期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致读者》的社论中指出:“使解放日报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成为一切愿意消灭民族敌人建立民族国家的人的共同的喉舌。”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新时期,一些受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影响的同志,认为“喉舌论”思想是过去革命战争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已不能适...
梁启超发表文章提出著名的“喉舌论”,很快就被称为“言论界之骄子” 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黄炎培力排众议为建校四处奔走,全力培育时代英才 民国“财长”宋子文,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始末 蔡元培智开男女同校之先河,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历史枷锁 吐蕃王朝,由松赞干布创建,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地方...
正确答案:中国新闻史上的“喉舌论”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在中国,最早提出喉舌论的人当属梁启超,他最早把报纸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在实践中真正把报刊当作政治活动的武器,正是他明确提出了政党报纸的概念。可以说,“喉舌论”最初的提出便早已具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突出强调了新闻传媒的政治宣...
耳目喉舌论名词解释 1.耳:指借助听觉器官获取信息的方式。人们通过听声音判断周围环境的情况,了解别人发出的语言,获取各种声音信息。 2. 目:指借助视觉器官获取信息的方式。人们通过看周围的景象、物体、人和事物,了解环境与外界的变化。 3. 喉:指借助喉咙发声传递信息的方式。人们通过发出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
可 以说,“喉舌 论”最初 的提 出便早分”,并确 认中 国共 产党领导 的新闻事 业是党 和人民 的己 具有 了浓 厚的政 治色彩,突 出强 调了 新闻传媒的政 喉舌,即是党的宣传工具,这一认 识是 我们党的报 刊从治 宜 传功能.在 这之后,政 党报 纸 的理 论在 孙中山 那一 开始创办就确 定...
百度试题 题目1.简述中国新闻史上的“喉舌论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反馈 收藏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年:1997-10 页数:564 定价:30.00 装帧:平装 ISBN:9787501138401 豆瓣评分 评价人数不足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喉舌论的创作者· ··· 郭超人作者 原文摘录 ··· 我在赞比亚进行工作访问期间,赞通社社长一见我的面就强烈要求新华社加强同他们的合作,共同谋求...
简述“耳目喉舌论”的提出。 正确答案 维新时期的梁启超的办报思想集中在他的新闻学处女作《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这一时期,梁启超的办报思想主要是“耳目喉舌论”的提出。 梁启超认为报纸作为国君和臣民的耳目、喉舌,它的作用便是“去塞求通”。认为报纸必须具备四项基本内容:“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