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有心做善事的话,上天也不会因为这件善事而有所赏赐;无心做了恶事,上天也不会因为这件恶事而有所惩罚。原文: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译文:一会儿,两人的文章就...
《养生主》中有言:“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其含义为:不刻意去做善事以获取名声,也不肆意去做恶事从而遭受刑罚。“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这两句话,引发了诸多的讨论与争议。有一种批判之声认为,做好事不求名倒也罢了,做坏事却还想逃避刑罚,这简直不成体统!然而,要准确理解这两句话,应当...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传习录》下,三一五)无善无恶者心也,有善有恶者意也,知善知恶者良知也,为善去恶者格物也。(《王阳明全集》卷四十《稽山承语》)译文无善无恶是心的本体,有善有恶是意的发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无...
他指出:“无善无恶者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之意。善恶相对的谓词俱用不上,只是一自然之灵昭明觉亭亭当当地自持其自己,此即为心之自体实相。”5这是说,“无善无恶”主要是就“无有作好,无有作恶”而言的,这种“无有作好,无有作恶”就是没有滞碍,没有执着,这种没有滞碍,没有执着就是“无滞”。 陈...
善无大小,贵在肯为 行善不求名,善行也不分大小。所谓的善良,有时候并不需要大张旗鼓,细微之处也可以见到人性温暖的一面。 苏东坡是个著名的善人,他的一生做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善事,造福一方百姓;更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着数不清的点滴善行。在杭州,他带领百姓疏浚西...
有没有恶人得善报?肯定有!因为万事无绝对,水过千层网,也有漏网的鱼。但一定很稀少也是可以肯定的!祸害活千年一说,更多是因为人们的憎恨够烈,而不是恶人够幸运。实际情况是即便行恶的人得到恶报应,已经苦的痛不欲生了,唾弃他的人也解不了多少郁气。就我的经历和观察总结来说,还没有见过恶事做绝而...
“无善无恶心之体”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心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而是处于中立的状态。具体来说,王阳明认为,心是人的本质,是人的主宰,但它本身并没有善恶的属性。心的本质是中立的,没有任何偏见和倾向。这种中立的状态可以被视为一种自然的、本真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心能够客观地...
你说的善无功德,就是说行善要出于甘心乐意,没有动机和目的。如果是出于有目的和动机的善,就是善无功德的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意为人类的本性无善无恶,但在行动中会出现善恶之分。 【出处】 这句话出自明代儒学家王阳明的著作《传习录》。 【原文节选】 “心之体无善无恶,有善有恶,善恶由心生。知善知恶,即是良知。为善去恶,即是格物。” 【译文】 人的内心本质上没有善恶之分,但是人的行为...
“至善无善”:为善功为不息,方是至诚的性真。 “至善无善”:为善于自然,固会自得功名之善。 《老子》是中国悠久灿烂文化的一个活水源头。 《老子》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标志。 《老子》是中国人道术智慧和精神成就的主要代表。 《老子》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精神寄托和人生价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