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宫殿宗庙区丙组基址西南,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有推论该墓是衣冠冢。 族墓地 除王陵区和小屯宫殿宗庙区之外...
1️⃣ 前期:商代早期的墓葬比较分散,以二里岗遗址为代表,如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等。 2️⃣ 后期:商代晚期的墓葬则相对集中,形成了聚族而葬的习俗,以安阳殷墟为代表。🏺 商王陵: 1️⃣ 迁殷后的商王陵位于安阳市西北洹河北岸,与小屯官殿区相对。 2️⃣ 发现了13座商王陵,布局有序,其中一座为...
利用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古代饮食的复原研究日益受到学界重视,王仁湘等学者在此领域中取得的成果更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大众。本文从丰富的商代墓葬资料出发,试图复原数千年前的“商朝滋味”。目前已经发现和发掘的商代墓葬超过2万座,出土了为数不少与饮食有关的器具,部分器具中还保留有食物遗存,通过分析饮食与墓葬时代...
商代的族墓地,前期的发现较少,后期有较多的发现。在殷墟西区,大司空村、后冈、苗圃北地以及罗山蟒张、河北集城都发现有族墓地。这些族墓地的规模有大有小,最大的是殷墟西区墓地,已挖掘墓近千座,最小的是罗山蟒张墓地,挖出墓17座。 大的墓地,墓葬的分布有墓区之分。殷墟西区墓地分为八区,各区之间有一片空地...
其中,后刘家塔长梁墓地位于寨沟遗址东约3公里的长梁上,共有4座商代墓葬,南北一字排开。M1为“甲”字形墓,位于墓地最北边,M2~M4为竖穴土坑墓,依次向南分布。2022年,考古人员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出土铜、金、玉、陶、石、骨、贝等随葬品200余件。铜车轙 金耳饰较为重要的有M1出土的铜车马...
刘家河商墓,是商代晚期的墓葬,其地理位置在北京市平谷县刘家河村。刘家河商墓出土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大约有40多件,如铜器、金器、玉器等。铜器主要是鼎、鬲、甗、爵、斝、卣、罍、瓿、盘、盉、钺、铜泡、人面形饰等。金器主要是臂钏、耳环、笄、金箔等,而且地方文化色彩十分浓厚。玉器主要是玉斧、玉璜...
商代墓葬的等级和规格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指标是墓葬形制、墓室面积、葬具、随葬品、殉人、牺牲及陪葬马车等。本文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以往的考古经验,为商代墓葬制定了一套较为客观的等级标准。需要说明的是,此标准具有普遍性,特殊情况例外;具有相对性,不是绝对的,因为少数墓葬存在“财富与地位差”现象,还有少数墓葬...
墓葬中出土的狗主要是作为殉牲,常被随葬在腰坑或填土中,但是也有作为食用的,如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发掘的112座商代墓葬中,共有17座发现了“祭”痕迹,大都放置在墓主头前的陶器内。 “祭食”种类以狗居多,大都只有头部、肢骨和下颚骨,如M79在墓主头前的...
墓地出土青铜容器6件,器类有鼎、鬲、斝、爵,时代皆属商代初期。以往对商代初期青铜器的研究,因缺乏足够的年代标尺,所以产生诸多分歧。西吴壁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墓葬,皆可见年代特征明确的陶器,为商初青铜的分期提供了可靠的年代标尺,将极大促...
后刘家塔长梁墓地共发现4座商代墓葬,南北向排列布局。M1为“甲”字形墓,位于墓地最北边,M2、M3、M4均为竖穴土坑墓,依次向南分布。墓葬出土各类随葬品200余件,考古发掘出土了完整的铜车马器组合、燕形镶绿松石铜带扣、嵌绿松石兽面纹骨柶、云形金耳饰,以及铜镞、铜斧、海贝、玉器、鳄鱼骨板等各类随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