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唯识三十颂》讲记研读(21):什么是因果譬喻门?因果譬喻门最关键的一句是:“恒转如瀑流。”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两个因素:一是恒转;二是瀑流。“恒转”旨在表现第八识变动不居的特性,和永无止境的特性;“瀑流”旨在比喻第八识连续不断的特性。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非断非常”。讲记中是这么说...
“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恒,言遮断:转,表非常。《成唯识论》卷3(CBPTA. T31,no.1585. p. 12,b28-c4)阿赖耶识是...
所属专辑:南师讲唯识与中观完整版234集 声音简介 南怀瑾老师悲悯末法众生,开示唯识与中观妙义,首度公开完整版本共234集,处处是宝,随缘得之。资料珍贵难得,望请珍惜!更多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传统文化APP 下载手机APP 7天免费畅听10万本会员专辑 当前评论用户 ...
南怀瑾讲述《唯识与中观》:第14章(1) 2020-10-10 11:39:2849:244778 所属专辑:南怀瑾讲述《唯识与中观》 下载手机APP 7天免费畅听10万本会员专辑 当前评论用户 可可西里骑士 661039 简介:血管里响起马蹄的声音。。。
正觉会萧平实及其弟子们认为末那识(意根)能够缘(取)法尘,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关于末那识(意根)不能缘法尘的经典证明及其解释:《成唯识论》:应知此意但缘藏识见分。非余。彼无始来一类相续似常一故。恒与诸法为所依故。此唯执彼为自内我。乘语势故说我所言。或此执彼是我之我。故于一见义说二言。
所以在玄奘大师的《成唯识论》里面所说的可以穿越时空的第八识ru来藏,是无始时来就存在的心,只有第八识符合记忆储存处的四个条件。 #生命 记忆储存 发布于 2024-04-28 11:40・IP 属地美国 赞同 3 分享 收藏 写下你的评论... ...
防止屠龙少年变成恶龙是永恒的主题,轮回。让我想起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没有物质时是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有物质时饱暖淫欲,欲望过大而毁灭。西哲就喜欢唯物与唯心二元对立,所以原地转圈圈,其实唯识论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