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隆政变,是唐隆元年六月庚子(710年7月21日),由当时相王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于帝都长安城共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李隆基以禁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并彻底剿灭了韦氏集团告终。这次政变的后果是,即位不足一个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权势更加强大。背景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隆政变。作为韦后势力延伸的武氏也在此次政变中被扫荡殆尽。此时,帝国肌体中的武周基因才被彻底剔除,天下才完全回归李唐。等于说,唐隆政变不仅清除了韦后的女主势力和韦氏外戚,更进一步清洗了武氏外戚,彻底将权力收归李唐宗室所有。武氏外戚终究没有走出被权力更迭快速洗牌的命运,女皇改朝换代和...
三更鼓刚响过,李隆基在玄武门外召集队伍,整装待发。2、唐隆政变的过程 忽然宫内噪声大起,知道两路兵马已经胜利会师,便率领宫苑丁匠及羽林兵,进入玄武门,直奔后宫,路过太极殿,此时太极殿内陈放着中宗的梓宫,由南衢诸卫兵守护。这些卫兵听到噪声,也一齐披盔戴甲响应。韦皇后从睡梦中被惊醒,知道没有好事,...
唐隆政变,一场历史性的政治风暴,在唐朝开元十五年(728年)爆发,留下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唐隆政变,以及四大功臣的命运,为您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唐隆政变的背景是唐玄宗即位后,皇权被韦后母女掌握,导致朝中政治陷入混乱。韦后母女与相王李旦以及太平公主之间的权力斗争,使得政权摇摇欲...
唐隆政变:为李隆基称帝加快了历史进程,真相成谜 从武周女皇武则天退位,到李隆基成为新的大唐皇帝,这期间唐朝的局势是非常混乱的。而这期间爆发的唐隆政变,很大程度上为后来的李隆基称帝,加快了进程。不过,关于唐隆政变之前的一些细节,如今已经成了永久的谜团。李显的死 西元710年,唐中宗皇帝李显去世。按照史书的...
决战玄武门:唐隆政变 那是一个美丽的黄昏,李隆基和他的几个亲信,包括刘幽求和薛崇简,悄悄潜入了宫苑,目的就是为了发动政变…一、政变的起因 唐隆元年(710年)6月,唐中宗李显暴死,外界传韦后和安乐公主下毒暗杀李显,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韦后意欲临朝摄政,她扶李重茂登基,改元唐隆,并将南北衙禁卫军交与韦...
而在整个唐隆政变的过程中,除了太平公主外,功劳最大的当属李旦三子李隆基。整场政变基本都由他策划,并亲手铲除韦后一族。说实话,凭当时李隆基的威望和手中的禁卫军,完全可以自己做皇帝,为何还要扶持自己的父亲为皇帝呢?首先,李隆基发动政变打出的旗号是相王李旦的。在当时李唐宗室中,相王李旦是人心所向,虽然...
与李隆基联手发动唐隆政变的太平公主却是另外一种下场。她依仗诛灭韦氏有功,深受太上皇李旦器重,加上在朝中党羽众多,继续专擅朝政,权倾朝野。 她与李隆基的矛盾日益尖锐,竟至勾结同党,企图废掉唐玄宗。结果被李隆基抢先调集羽林军平叛,太平公主逃进山中寺庙躲避不成,李隆基最终下旨让这个姑妈在家中自尽了。 此后,唐朝...
唐隆政变的经过 公元710年六月初二 中宗李显去世,韦后秘不发丧; 调府兵入京,由韦氏亲信统领; 时左右羽林军亦由韦后亲信把持。六月初四日 集群臣发丧。六月十二日 立中宗子李重茂(16岁)为皇帝,改元唐隆,李重茂即少帝。六月二十日下午三时李隆基、前任长安城邑尉刘幽求与内宫负责园林的官员钟绍京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