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陵的墓主就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李旦。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李旦崩于百福殿,时年55岁,庙号睿宗。当年冬天葬于桥陵。天宝十三年,定谥号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这位唐代的帝王,在历史上虽然名声不是那么的显赫,但是他的母亲和儿子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李旦的母亲是武则天,儿子是唐明皇李隆基。李旦在历史上没有什么作...
凤阁侍郎李昭德不但杖毙王庆之,还借机劝谏武则天,保住了李旦的皇嗣之位。但后来,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典礼,竟不顾"皇太子为亚献"的礼制,避开了皇嗣李旦,改由武承嗣为亚献,并命梁王武三思为终献。长寿二年(693年),武则天的宠婢韦团儿因引诱李旦被拒,怀恨报复,诬告皇嗣妃刘氏、德妃窦氏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
在唐朝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两次登基继承大统,三次让出皇位,却在权力的游戏中游刃有余,保全了自身与子女的平安。他,就是唐睿宗李旦,一个看似软弱实则睿智的君主。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唐睿宗李旦的世界,探寻他那传奇一生的背后故事。一、早年经历与初次登基 李旦,初名...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20xx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初封殷王,领冀州大都督。他一生两度登基,二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20xx年―720xx年),共在位8年。公元690年让位于母后武则天,被封为皇嗣。公元720xx...
他就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最小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初登皇位 李旦出生的时候,看起来,和皇位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在李治所有的儿子里,排行老八,是李治最小的儿子。就连同母的哥哥,都有3个,除了大哥李弘稍微有点孱弱之外,个个看起来活蹦乱跳,身体倍棒。这得多小的概率,才得他这3个嫡兄...
李范是唐睿宗李旦第四子,母为崔孺人。李范初封郑王,改封卫王。李范支持唐睿宗复位,进为岐王,拜太常卿,迁左羽林卫大将军。唐玄宗即位后,李范参与消灭太平公主势力集团。在关键时刻,李范和兄长李隆基共同进退。李隆基夺取大权后,李范迁太子少师,出任华虢岐三州刺史。后迁太子太傅。开元十四年(726年),...
李旦,即唐睿宗,曾用名李旭轮 、李轮、武轮,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四子,唐中宗李显的胞弟,唐朝第五位皇帝,在位共8年,真正掌权时间只有两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嗣圣元年(684年),李旦登基,武则天垂帘听政,武周建立后,降为皇嗣,参与神龙政变,再次成为皇帝,后禅位于李隆基,于716年7月13...
在唐朝所有的皇帝中,唐睿宗李旦并不是一个英明有为之君,但他却是在皇位面前最能克制自己的聪明人,因为他曾经三次让出皇位,每一次都使自己成功脱离政治的漩涡,因此他的处事方式也很值得世人借鉴。由于李旦在兄弟中排行最小,因此深受父亲唐高宗的宠爱。成年后的他比较好学,不仅精通书法,而且对文字训诂方面的...
思来想去,只能依靠李旦和李显这两个儿子。为了朝代的更替,她必须留下这两个儿子延续香火。公元684年,武则天终于称帝登基,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她废黜了年仅廿岁的李旦,将他软禁于宫中。此时,尽管李旦已成为没有实权的傀儡,但武则天仍然对他心存忌惮,令宫女韦团儿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韦团儿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