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就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 年轻时远离家乡,与我的父亲以及亲戚乡邻去上海外白渡桥边、苏州河畔讨生活,主要以贩卖时令果蔬为生,后因战火离沪回乡;又遇那个时代的自然灾害;十年浩劫对她这样的小人物虽然影响不大,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此间我见证了母亲的卑微:在我上小学前,我们那里的农村,除了要...
感谢主编的“编读往来001”, 就选编了我就“母亲”一文我与主编问题沟通之事。 因燕儿女士在“母亲”一文的留言,我作了回复。 因技术方面的问题,向主编进行了求助。 我与“运河儿女”结缘多年, 不敢说每一天的文章都看,但看得多,留言少、互动少; 也试着写过两篇,五年前的“父亲的老屋” 和前些天的 “...
唐汝邦:父亲的老屋…… 父亲的老屋 文/唐汝邦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 那年他60岁,刚刚度过那一年的春节。 那时我14岁,初中一年级刚读了一学期,正是需要父亲陪伴、父爱庇护的懵懂年代,那时甚至不懂父爱的失去对我意味着什么,而我现在也已歩入五十而知天命的年龄。 父亲是因胃癌离世的。30多年前的胃癌,...
感谢主编的“编读往来001”, 就选编了我就“母亲”一文我与主编问题沟通之事。 因燕儿女士在“母亲”一文的留言,我作了回复。 因技术方面的问题,向主编进行了求助。 我与“运河儿女”结缘多年, 不敢说每一天的文章都看,但看得多,留言少、互动少; 也试着写过两篇,五年前的“父亲的老屋” 和前些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