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狩四年,霍去病封狼居胥,缔造了难以复制的传奇战功,结果两年后突然病逝,年仅二十三岁。古代英年早逝的名将,除了霍去病之外,还有孙策、周瑜、常遇春等,无不让人惋惜悲痛。唐代众多诗人当中,也有不少英年早逝的,其中最可惜的是下面三位,最后一位死于亲舅舅之手,简直太憋屈。一、王勃 王勃堪称天之骄子,智...
3. 刘希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诗人刘希夷流传最广的名句,出自其名诗《代悲白头翁》。从此诗及刘希夷的其它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极具天分的“少年老成”型的诗人,感情丰富而深沉,思想深刻。初读《代悲白头翁》,很多人应该会认为这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诗人的作品,其实当时的刘希夷不到30岁。
我知道王勃,是从这篇《滕王阁序》开始的。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九月九日,当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并于重阳节在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时路过此地,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这篇序。全文以滕王阁为题,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典故以及人生哲理的描绘和抒发,展现了王勃卓越的文学才...
无诗不成唐。在唐代这个诗国里,有一些诗人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刘希夷,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中,他的名声也许并不十分响亮。但他的那首《代悲白头翁》,却被人熟知,其中的那句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知惊艳了多少人。就连后世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创作的葬花词中就有多句模仿此诗。
四杰之首王勃,英年早逝,最让人惋惜。 王勃字子安,别称“诗杰”,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27岁溺水身亡。 看看王勃的家世: 祖父王通,别称“文中子”,隋末大儒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大思想家。 父亲福畴,曾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参军等,撰有《王氏家书杂录》。 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王勃自幼聪慧好学,...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文中子王通之孙。 他从小因文采好,被人们称为“神童”,长大后志存高远,并积极入仕,成为唐朝文学家,儒客大家,还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共称为“初唐四杰”。但可惜的是,因一篇檄文遭到唐高宗误解,被坐罪免官,最终因故英年早逝。
唐朝诗人李贺 ,字长吉,是唐朝郑王李亮的后裔。 李贺绝顶聪明,自小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尤其擅长于乐府诗词。 他的乐府诗词,内容新颖,语言华丽。 当时工于诗词的人,没有敢与李贺并列相比的,因此,李贺名闻天下。唐朝诗人李贺。 (公有领域)李贺七岁时,就以能做出长短句而轰动京师。 当时大文豪韩愈和洛阳名士...
而这些大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却命途多舛,还有一位英年早逝。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几位唐朝的诗人。杜甫 相信大家都知道杜甫的惨状,而他也应该是唐朝诗人中最悲惨的一个了。可以说他生不逢时,他恰好生活在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期,早年的杜甫也是一个心怀大志、意气风发的诗人。虽然他有着报国之志,但是一生...
对早逝的感慨:李贺表示,他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年轻就去世,无法继续奉陪双亲,认为这是天命所归。但他强调,虽然离世,但并非真正的死亡,而是天帝的命令。神仙生活的描述:李贺告诉母亲,天帝因为欣赏他的辞藻华丽、丰富,所以召见他和多位文士共同作《新宫记》。天帝还建了凝虚殿,派他们编纂大型乐章。他...
最后,他因为长年抑郁感伤,于27岁英年早逝。 李贺的一生,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他的过早陨落呢? 我们不妨梳理下李贺的一生,再对比下其他几个大诗人。 李贺,18岁名满洛阳,22岁步入仕途。 李白,24岁才离开家乡。 杜甫,24岁才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还落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