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于唐朝的历史,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都用很大的篇幅来描写唐太宗李世明、武则天、狄仁杰等三个人,基本上提起唐朝,大家第一时间就能想到这几个人。但是唐朝除了这几个传奇人物,还是有很多有趣的历史人物可以讲的,今天就讲一位一天到晚装傻充愣,最后竟然取得皇权的传奇人物,唐宣宗李怡。李怡的父亲是大名鼎鼎...
当时的唐朝政权更迭速度十分快,在唐宪宗之后,他的哥哥篡夺皇位成为唐穆宗,之后又经历了文宗和武宗的时代。但无论李怡是皇叔还是什么,都是大家的笑柄。但武宗即位后,总觉得李怡在装傻,想要出手了结他。于是令护卫杀掉他,但护卫不忍心杀了这个“傻”皇叔,将他偷偷送到了寺庙,成了和尚。年幼之时,李忱曾做...
李忱(810年7月27日-859年9月7日 ),即唐宣宗,他初名李怡,是唐朝第16位皇帝,唐宪宗李纯第13子,唐穆宗李恒的异母弟。 唐宣宗即位前低调做人,登基后高调做事,开创了“大中之治”,为处于中后期的唐朝续了一次命。被人们称为“小太宗”。但他晚节不保,最终让取得的成果昙花一现,还导致了唐朝从此走向衰败之路...
宫心计中的李怡是唐朝的唐宣宗李忱。以下是关于他的具体信息:身份:李忱,初名李怡,是唐朝的第十八位皇帝。他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子,穆宗李恒的异母弟。在位时间:李忱在位13年,他的统治时期是唐朝继会昌中兴以后又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被称为“大中之治”。性格与作为:李忱性格明察沉断,用法...
唐朝李怡是一位明智且受百姓爱戴的皇帝。以下是关于他的具体评价:政治才能出众:李怡在位时期,唐朝经历了继会昌中兴之后的又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被称为“大中之治”。这得益于他性明察沉断,能够明智地处理政务,用法无私,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从谏如流:他重视并善于听取臣下的建议,这种开放和包容...
由此看来,对太监们来说,皇帝的叔叔李怡,确实是最合适的接班人。 李怡到底傻不傻?看看他之前的表现就知道了。 李忱,原名李怡,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唐武宗父亲唐穆宗李恒同父异母的弟弟。 李怡的生母郑氏(孝明皇后)原本是镇海节度使李锜身边的女人。
宫心计里的李怡是唐朝的第十八位皇帝。他本名其实是李忱,初封光王,后来唐武宗去世后,被宦官马元贽等人拥立为皇帝,大家才改称他为李忱啦。他在位时期,唐朝又迎来了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被历史上称为“大中之治”,百姓们都很喜欢他,还亲切地称他为“小太宗”呢!
李怡即唐宣宗,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后改名为李忱。李怡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读《贞观政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李怡在位时期是唐朝继会昌中兴以后又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李怡性格明察沉断...
唐宣宗李忱(810年7月27日/28日 [1]-859年9月7日/10日 [2]),初名李怡,唐朝第十七位皇帝(846年4月22日-859年9月7日/10日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 [43]。 [80] 李忱于长庆元年(821年)获封光王。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李忱在位时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