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理寺,作为朝廷的最高司法机关,拥有中央司法审判权。其核心职责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它负责审理中央官员以及京师地区徒刑以上的案件;其次,大理寺还有权复核或重新审判由刑部移送的死刑和复杂疑难案件。《大唐六典·大理寺》中详细记载了大理卿的职责,他们负责国家的司法审判工作,运用“五听”之法来审案,包...
“天下刑狱,苦于淹滞。请立程限。大事,大理寺限三十五日详断毕,申刑部,限三十日闻奏;中事,大理寺三十日,刑部二十五日;小事,大理寺二十五日,刑部二十日。”身为御史中丞,牛僧孺针对大理寺案件积压、效率低下的情况进行了呈报,并提出分级设定办案时限的设想,希望以此敦促大理寺尽快办案,减少案件淹滞带来的...
唐朝大理寺是唐朝最高司法机关,依法行使中央司法审判权。主要职责有两点:一是审理中央百官以及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二是复核或者重新审判刑部移送过来的死刑和疑难案件。《大唐六典·大理寺》上记载:“大理卿之职,掌邦国折狱详刑之事,以五听察其情,一曰气听,二曰色听,三曰视听,四曰声听,五曰词听。以...
在唐朝,刑部的一项核心职责便是审核大理寺所判的战案。初观之下,刑部似乎拥有超越大理寺的权力。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尽管刑部拥有对大理寺审判的复核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单方面决定大理寺的判决。当刑部对大理寺的判决持有异议时,并不会直接推翻,而是将案件发回重审。最终,决定权仍牢牢掌握在皇帝手...
御史台与刑部、大理寺的关系 御史台与刑部、大理寺三部门分工协作,既相互配合又相互钳制。而御史台作为专门的监察机构在唐朝拥有司法权,也就是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三司会审"。除了和大理寺刑部共同审理案件外,御史台还具有独立的刑狱机构,因此御史台具有独立的司法审判权。此外,御史台中的官员拥有"风闻言事"的...
在唐朝的中央政府九卿之中,大理寺,作为最高司法审判机构,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法治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理寺之名起于北齐,至唐朝时已发展成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专门负责审理中央直属机构官员及京城内徒刑以上刑事案件。该机构设有大理卿、少卿、正、丞、司直、评事、主簿、狱丞等多个官职,其中大理卿为...
唐代与司法相关的机构,有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前两者一般被称为“法司”,后者一般称为“宪司”。
唐朝大理寺官职包括大理寺卿、大理少卿、大理寺丞、寺正、评事、主簿、录事、司直、狱掾(狱丞或司狱)以及司务等。大理寺卿是大理寺的最高长官,负责全面主持大理寺的日常工作,审理重大刑狱案件,并参与国家立法和司法决策,其品级为正三品。大理少卿则是大理寺卿的副手,协助处理日常工作,品级为从四...
在唐代,每当审理大案时,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司。刑部尚书庆徽、中丞御史共同审理此案,称“大三司”,又称“三联审”。若由大理四知或居士、御史、刑部郎官共同评判,则称为小三司。 御史是古代的监察机关。 从秦汉到明清,中央的监察官员,无论是什么级别,都被称为御史,从来没有改过名字。唐朝沿用前制,国家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