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九日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矫诏立恽王为皇太子,并将李温改名为李漼,经过王宗实如此的导演,二十八岁的李温在数日之间竟戏剧性地合法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唐懿宗。1、内忧外患下的开局 史家认为,唐末“诸‘盗’皆生于大中(847~859年)之朝”。正因为如此,懿宗登基之后仅四个月...
七月十九日,唐懿宗在咸宁殿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时年41岁,谥号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1] ,安葬于简陵(位于今陕西富平)。[1] 大中之治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的局势一直走下坡。乾符五年(878年),爆发黄巢之乱。黄巢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动摇了唐朝的统治。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
唐懿宗李漼,初名李温,是唐宣宗李忱的长子,生于太和七年(833年)的籓邸。他的父亲唐宣宗李忱在即位之前,曾是光王,而母亲晁氏则是侧妃。尽管李漼身为长子,但他并未得到父亲的宠爱。唐宣宗更喜欢第四子夔王李滋,一度有意立其为皇太子。然而,由于废长立次可能引发的内争,这一决定一直悬而未决。大中十...
唐懿宗被史学界公认昏庸之主,对于唐朝灭亡负有重要责任。在这种主流观点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刚接触晚唐历史的人很多都会接受这种唐懿宗昏庸无能,败光宣宗家底的观点。楼主刚开始也是这样,但当对中晚唐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后,楼主就开始认为这种观点部分不准确,楼主觉得懿宗和唐朝另一位被认为是昏君的唐穆宗一样...
不过,在唐宣宗去世后,他的儿子唐懿宗不仅没有维持好不容易得来的局面,反而骄逸残暴,放纵大臣弄权,随意贬逐官吏,这导致唐朝再次走向了衰败,并加速了其灭亡进程。一 具体来说,李漼(833年-873年)即唐懿宗,原名李温,为唐宣宗长子,母晁氏。唐宣宗即位后,册封李温为郓王。当时,唐宣宗喜欢第四子夔王李滋...
唐懿宗李漼生平经历介绍: 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宣宗病逝,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副使丌元实矫诏立李温为皇太子。懿宗即位的第二年,二月安葬了宣宗,十一月改元为咸通。使用这一年号,据说是因为宣宗所作的一首曲子中有"海岳晏咸通"的句子。懿宗改元时记得他的父皇,但君临天下以来的言行举止却几乎看不到宣宗的...
从“小透明”到“大主角”唐懿宗,原名李漼,生于公元833年。他的父亲是唐宣宗李忱,母亲是元昭皇后晁氏。李漼从小就是个“小透明”,在众多皇子中并不显眼。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公元859年,唐宣宗驾崩,李漼意外地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唐朝的第17位皇帝。正如杜甫在《登高》中所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登基后的唐懿宗对于政务并不感兴趣,因此他罢免了宰相令狐陶,改任白敏中为宰相。白敏中是前朝的老臣,在入朝时不小心摔伤了,所以卧病在床无法办公,多次上奏想要辞职,但都没有得到唐懿宗的批准。白敏中卧病在床正好符合唐懿宗的心意,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借故不理朝政,哪怕是和其他宰相商议政务也是敷衍了事。在...
而在唐懿宗李漼这种贪图享乐的表率之下,朝堂之上的文武官员纷纷效仿,这就使得当时的朝堂之上弥漫着一种醉生梦死的风气。与此同时,唐懿宗李漼在位14年,更换宰相频繁,一共换了21位宰相,这21位宰相分别是萧仿、崔彦昭、刘邺、赵隐、韦保衡、王铎、路岩、于琮、徐商、路岩、高璩、萧寘、杨收、曹确、杜悰、毕諴...
唐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唐懿宗死了,唐僖宗即位。韦保衡与郭淑妃通奸淫乱的事被人告发,被唐僖宗贬为贺州(今广西贺州)刺史,随后又有人告发韦保衡以前诽谤他人的罪行,被唐僖宗处死,但并没有惩治郭淑妃,她依旧生活在宫中。黄巢起义军杀入长安,唐僖宗出逃入蜀,根本就没有带郭淑妃,于是,郭淑妃流落街头...